正观新闻消息,张玉珍侧着半个身子,迈着小碎步,在案板和锅拍之间不断挪移。揉面、擀皮、加馅儿,一气呵成。在媒体报道中,她是金句网红;而在她自己看来,不过是个“卖菜馍的老太婆”。尽管已然凌晨,摊位前的队伍仍排成长龙,或为尝鲜,或为看人。
初春,午夜,郑州街头。
气温在白天刚刚有回暖的迹象,又马上在深夜里杀了个回马枪,寒风习习带来阵阵的冷意。人们好似不急着休息一般,在摊位前排成长龙,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买菜馍。耐不住性子的人看势早早离开,暗下决心“下次早点来”。
在一竖列队伍的两侧,还有为了蹭热度盈利或者涨粉的“野生主播”,戴着耳机,拿着自拍杆,一边和摊主对话,一边和屏幕前的网友互动。原本并不起眼的小摊位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包裹。
不过这也是近期才有的景象。在媒体报道之前,来吃菜馍的顾客仅仅是环卫工人、代驾、外卖员等夜间工作者。摊主是位上了年纪的老者,在媒体报道中,她是金句网红;而在她自己看来,不过是个“卖菜馍的老太婆”,网友们亲切地称她为“菜馍奶奶”。
夜晚华灯初上,疲倦了一天的打工人回归温柔乡,而属于地摊小贩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他们像“菜馍奶奶”一样昼伏夜出,迎接着四季酷暑严寒,因销量的多少或开心或难过。
或为养家糊口,或为找点事情做,他们支起了地摊,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网红菜馍奶奶出圈了
张玉珍火了。
这是她不了解也不期望的事情。这几天来不断有人跟她说,“奶奶你成了网红”,其实更确切点来说,她连网红是什么都不知道。但她大抵知道,自己说的一些话被人拍成视频发到网上,“然后就成了名人”。原本只是为了找点事情做支起来的小摊位,现在突然多了很多来光顾生意的人。
工作量比之前突然多出几十倍,这让她感到措手不及。
张玉珍双手按在案板上,叹了口气,抬头看了看后面排队的人,又继续劳作起来。尽管已经一刻不停工作了好几个小时,但排队的顾客依旧多如长龙,每个人都十个八个的要,“怕是今晚难有喘息的空间”。但这些话她只敢暗暗腹诽,多年做小生意的经历让她明白“做生意就是开门迎客,哪有拒绝、让人家白等的道理”。
关于这个菜馍摊位的传闻很多。有人说以前经常吃,但都没有今天吃的有味;有人说自己从西安坐高铁来,就为了尝一口菜馍;还有人扬言要买300个给自家孩子,说“吃了能上清华”。
“一人一个啊,都白恁多事儿,让老奶奶歇歇。”摊位旁的男子满身酒气。
“你说她的饼好吃,我多买几个又能咋地。”脾气急的女人率先跳脚。
“你买十个吃了没关系,有的人买五个一个都不吃,直接撂垃圾桶里。不是说你啊,咱现在就是要杜绝这种现象。”
“不用说了。你这人一点意思也没有。”女人气呼呼地走了。
“都白挟邩(河南话大声叫嚷的意思)了,这儿还有孕妇。”争吵仓促收尾。
张玉珍只顾埋头干活,假装什么都没听到。
几乎每个排到了的顾客都会跟张玉珍搭讪几句,从“奶奶您是哪儿的人”开始,到“祝奶奶身体健康”结束,询问方式大同小异,回答也如出一辙。时间长了,张玉珍疲于应对,逐渐敷衍起来,“不知道”,“地球人”。
还有嗅觉灵敏的人在张玉珍这儿发现了机会,戴着耳机,拿着自拍杆,一边和张玉珍对话,一边和屏幕前的网友互动。张玉珍不理解,为何这群人专程从外地开车来,就为了拍她的馍?
“这是直播,直播可以吸引流量,流量能赚钱。”——这是张玉珍后来才知道的事情。
张玉珍的菜馍皮薄馅多,定价6元一个。有好心人劝她涨价、劝她歇歇,张玉珍统统不理会。在她朴素的世界观里,“随意涨价、随便不出摊让别人白等,才是不厚道的行为。”
“现在看热闹的人多了”
“今晚到这儿就下播了,明天同一时间不见不散!” 在报警劝走一批“野生主播”后,又来了两三个。
“你们这是在谋财害命!”醉酒男突然情绪激动。
“我就看不惯这种现象你知道吧,用年轻人的生命来跟这么一个老人家耗,这绝对是谋财害命的。而且某些人就堂而皇之的说,我买她的饼,她挣我的钱,我是在帮助她。真的就像鲁迅先生写的那样,你们在吃人血馒头,你们还觉得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行为。”
在讨伐声中,主播仓促下播,落荒而逃。
醉酒男似乎还不过瘾,拉着张玉珍的袖子说道:“你知道吧奶奶,昨天他们买过之后直接把你的饼扔到垃圾桶了,奶奶你就不应该出摊。我今天晚上一个饼都没买,但是我希望坚守到最后一刻。奶奶你应该擦亮眼睛。”
“行了,你也少说两句”,刘女士填着馅儿感慨道“以前都是干干歇歇,现在看热闹的人多了。”刘女士之前一直是摊位的老顾客,在“菜馍奶奶”红了之后就自愿来帮忙,白天带孩子,晚上做菜馍。
一同来帮忙的还有附近炒鸡店的老板石头哥。和刘女士一样,也是曾经吃饼认识了“菜馍奶奶”。具体和张玉珍认识了多久,石头哥也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只要没事就来摊位上帮忙,已经好多年了,他抽了根烟补充道,“可不是为了火”。
虽然两人在摊位上帮忙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毕竟食材不经自己手,张玉珍总归是有那么点儿不放心。她看了看锅里还没做好的菜馍,用小铲子翻了个个,拿着饮料瓶装的油又加了点。
天逐渐明朗,排队的人仍不见少。
装废弃鸡蛋壳的塑料桶快要满,旁边卖串串的老板看到后顺手倒掉,还拿来一捆新的塑料袋。张玉珍执意要给钱,被串串店老板拒绝了,“我明天来吃菜馍”。
到了清晨5点,排队的人群陆续散去。一刻不停忙碌了6个小时的张玉珍准备收摊。
“菜馍还有吗?我想买给93岁住院的老妈妈。”
“有!”,张玉珍说着就起身准备忙活,“要几个?”
“两个。”
听闻张玉珍的年龄和经历后,顾客拿着一个菜馍就走了,只留下了一句“阿姨您早点回去休息”,尽管已经付过了钱。
张玉珍坐在椅子上长长地叹了口气,尽管盒子里的菜已经卖空了,但她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长时间的伏案工作给背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久久地站立也逐渐让她上了年纪的腰腿吃不消。
她打算回去休息几天。
老人坚称自己96岁
张玉珍家在周口,在郑州摆摊做小生意已有30多年。她跟随着拆迁的房子一路向北,“家在哪儿就在附近摆摊”。从百货大楼到杜岭旅社,再后来搬到五龙口新村,最终从五龙口新村到了东风路南阳路口。
做小生意的类型也经过多次调整。刚开始卖野菜,连秤也不认识,“人家给多少钱我就要多少”,张玉珍称其为“无聊之中找出来的情趣”。再之后卖螺丝大虾。在汝南一个老乡的建议下,张玉珍开始炸丸子,卖丸子汤,白庙拆迁后才开始卖菜馍。
关于张玉珍的年龄众说纷纭。在那个让她一炮走红的视频里,她自称96岁;有媒体报道称,老人证件信息的出生时间是1939年,今年82岁。
即便跟张玉珍认识多年,石头哥也从不过问老人的私人情况,就连她的确切年龄也并不清楚。“不管是80多还是90多,做好事总是有好处的。像我们农村的七八十岁可能都不会动了。”
跟随奶奶两年的那个“小影子”也很少有人知道。如果不是刻意问起,没人知道张玉珍的右眼患有白内障,因为过早动手术容易发炎,就一直没有治疗,用张玉珍的话说,“不疼不痒的,就是有个影儿”。
老伴和三个儿女都在周口老家,张玉珍自己留在郑州生活。在张玉珍的口中,老伴身体健康,孩子都孝顺,“还时不时来郑州看我”,卖菜馍纯粹是为了找点事情做。有媒体记者联系了张玉珍的大儿子,老人的大儿子称,父亲两年前得了脑梗,“离不开人照顾”。
是老人不知情还是刻意隐瞒,真相已经无从得知。背过媒体,张玉珍悄悄说,“其实我也想回去。有些事情还没了,时机到了会回去的。”
“如有困难,免费吃饭”
和张玉珍“想要找点事情做”不同,夜市摊主阿俊仅是为了讨生活,就已经拼尽全力。
阿俊小时候家里房子着火,当时只有阿俊一人在屋内,“差点没被烧死”。住院八九个月后所幸捡回一条命,但原本殷实的家庭却也因此一贫如洗,靠着村里人一人50,一人100的资助勉强过活。
2007年来郑州后,阿俊先后做过厨师和厨房电器销售,如今又摆起了地摊卖炒饭。阿俊白天卖电器,上午8点半上班,下午6点半下班;晚上9点出来摆摊,忙完就12点多1点了,休息时间仅有6个小时。
2019年11月,阿俊在自己的摊位上贴了一张告示:只有短短的8个字——“如有困难,免费吃饭”,但是后来他发现,很多人拉不下面子。去年4月,阿俊对告示上的字做了调整,“有些人是真的遇到困难了,生活各种受挫,不能让人家自尊心也受挫,所以就在告示上加了一句‘请小声告诉我’。”
细数着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阿俊脸上露出笑容。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像是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摆摊的一年多,他帮助了20多个人。“我知道吃一顿热饭的意义,对我来说,这点成本完全可以承受。一碗饭不值多少钱,但是能够温暖一个人的心,我觉得就值了。”
“老板,我没钱吃饭了,来份炒面吧。”小伙儿拿着名牌手机,衣着讲究。
“要辣椒吗?”阿俊面不改色。
“少辣。”小伙儿也从容不迫。
“好嘞您稍等。”
休息的间歇,阿俊点了根烟,手指上当年火灾留下的疤痕依稀可见。他吐了口气,说:“其实能判断出来。他们骗一顿饭又不值啥。有些东西装作看不见就行了,他骗一顿就骗一顿吧。我想的是如果他真需要帮助了,你非常冷漠,人家也会特别不舒服。”
梦想开一家小店
临近12点,阿俊数着快餐盒打算收摊。数盒子就能知道今天卖了多少份,赚了多少钱——这是他每天的例行举动。家里的负债还有多少没还?现在能还多少?多久能还完?这些他几乎每天都在盘算。不过生活也还算乐观,“毕竟我还年轻,28岁而已,有的是时间奋斗。”
“虽然没钱吧,但还是想帮助一些人。需要十块八块几十,能帮就帮,自己苦点无所谓,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榜样。省那几十几百咱也发不了家。”这是母亲从小教会他的道理。
一生单纯善良的他从未考虑过被讹骗的可能,或者说,没先考虑过。大街上遇到醉汉也不管不顾去拉一把,事后被同事评价称“那是没讹着你”。“我想着骗就骗吧,在马路中间那可是一条命,不是骗不骗的事儿。”阿俊笑了笑。
他关掉了直播。送礼物、打赏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方式,“也没想成名,咱就是个普通人”。关于梦想,阿俊对媒体的说法是想在郑州买房安家。不过他随后补充道,“目前想开一家小店,这个还比较实际。”
生活虽然辛苦忙碌,但跟摆摊的大多数伙伴相比,阿俊仍是幸运的。
今年33岁的鹤鹤是一位单亲妈妈。大女儿智力有问题,小儿子是脑瘫,丈夫因此跟她离婚。为了生计,她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郑州,骑着电三轮去街边摆摊卖玩具赚钱,而花700多元买的电动三轮车,差不多是她当时1/3的积蓄。
母子三人租住在一间不到30平米的房子,房子里的家具都是她一点点捡来的。去康复学校,吃喝穿用都需要钱,这个小摊位能带来什么,鹤鹤也说不准,她只说,“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他们俩”。
“我需要休息”
张玉珍休息了好几天没出摊,专程开车来的人多方打听,最终却还是杳无音讯,一个个灰头土脸的铩羽而归。“正在调理腰,太累了,我需要休息”,这是她留给外界的统一回复。“野生主播”多次扑空后也转战了别的领域,不打扰老奶奶,不打听她的私人生活,成了顾客之间一种不成文的默契。
热度逐渐褪去,张玉珍再次出摊时生意也许不比从前,但她终于过上了她想要的自在生活。刘女士白天带孩子、卖尿不湿,晚上来摊位上帮忙,她可是张玉珍的得力助手。石头哥还在经营他的炒鸡店,下班后惯例去帮忙,虽然总是被嫌弃“放油太少”。醉酒男记下了张玉珍的联系方式,承诺要“治好她的眼睛”。警察再没有光临过这个小摊位,也不需要了,大家开始自觉维持秩序。
阿俊摊位的告示还在贴着,偶尔有经过的人问他真假,他只是笑笑,“要不然你来吃一份”。他暂时也没打算把它摘下,哪怕偶尔被骗。“要做好事就做到底。一顿饭对我来说赔不了啥,起码我现在每天都在赚钱。”
遇到不好意思张口的,阿俊也会主动向前。先把手里的事儿停停,把他们拉到一边,小声问想吃什么。摊位上还备有奶糖,“东西不贵,但他们拿到的那一刻很减压。”
鹤鹤依旧在摆摊卖玩具,孩子的情况已经好转很多,她现在很知足。
在郑州这座城市里,有千千万万努力着的人儿。他们跟随着这座城市的脉搏共同跳动,在夜光灯下踟蹰前行,以力所能及的努力换回温柔的回馈,让自己的人生有了温暖的力量。
也许是一场休息,也许是一家小店。
原标题:一夜爆红的摆摊背后:有人卖菜馍成网红,有人卖炒面不收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