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消息,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坚决防止校外培训机构给中小学生留作业……
十条举措,强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日前,教育部官网公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十条要求”。
“作业十条”发布后引发社会热议,家长们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学校能落实吗?能先解散家长群吗?为什么越减负越累?
针对作业老大难问题,中国新闻周刊邀请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聊聊家长最关心的那些事。
“学习负担更多是校外培训强加的”
中国新闻周刊:学生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有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其他年级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平均不超过90分钟……将作业时间量化,如何避免导致僵化?
梁挺福:那就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作业完成的质量。
首先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完成作业的平均时间,掌握一个布置作业的定量。对于学生来说,则需要学会在固定的时间内合理安排各科作业,保证自己按时完成作业。
其实这对学生来说是有好处的,能够培养起孩子的时间观念,尽量避免“磨洋工”的出现。
中国新闻周刊: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随着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相继进入中高考,这些作业会不会成为新的负担?
梁挺福:会不会成为新的负担,最终要看学校的落实情况。如果学校能够做到合理安排科学探究和艺术欣赏项目作业,并不会成为新的负担。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项目与传统考试科目出入很大,部分老师、家长和同学可能暂时无法理解,从而消极应对,只为了应付交差,这和最初设立这些项目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并且,如果双方配合不好,确实有可能给孩子造成新的负担。
当然了,合理配置不同类型作业的初衷是好的,希望中小学生在课内学习之余,能更多地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展眼界与视角,能够从中找到学习生活的乐趣。
科学探究也好、体育锻炼也罢,抑或是艺术欣赏、社会劳动实践等作业,对于课内的学习都是相得益彰的。在多种类型的作业过程中,学生会收获很多,比如探究的能力、学习的乐趣、强壮的身体。这些作业,都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增强自信,最终收获成长和成绩。
中国新闻周刊:严禁校外培训作业被提出,作业从校园内外溢到校外培训班,主要原因在哪里?
梁挺福:把禁止留作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为了杜绝“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等问题的出现。
之所以作业从校园内外溢到校外培训班,主要原因在于:
其一,目前学生身上的学习负担,其实更多的是过多、过度的校外培训强加的,甚至是对校外培训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校内的学习。
其二,很多家长的认知中,学习的主要目的仍是升学,没有好的成绩升学就会处于劣势。校内减负,势必会促使很多家长将目光投向校外培训。
因此,在校内减负的同时,必须要强调校外的减负,否则只是“沾头不顾尾”。
“取消跟手机相关的作业利大于弊”
中国新闻周刊:解散家长群,取消跟手机相关的作业,家长们“当务之急”的呼声合理吗?
梁挺福:有其合理之处。
家长群的定位,本应是建立起家长、老师之间的沟通渠道,更好地实现家校共建。但是在现实中,它已经成为家长被动承担更多教育教学责任的“帮凶”。一个班级甚至有几个群,使得本应该再简单不过的家校沟通,变得更加复杂。
解散家长群,取消跟手机相关的作业,旨在希望老师能够建立起与学生沟通的正常渠道。毕竟接受校内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渠道,不应该由家长代为转达、监督。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小阶段的学生,是可以正常理解老师的作业、要求,甚至是叮嘱等内容的,这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信任。
至于取消跟手机相关的作业,利大于弊。首先,能用手机辅导孩子作业的家长确实是少数,还有大部分家长因为工作忙等原因,下班后未必还有精力进行辅导;其次,考虑到留守儿童家庭,这些孩子家里可能只有老人,不会使用电子产品,更无法在手机上指导孩子完成学习任务。
中国新闻周刊: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是否也应给予家长一定的自主性灵活性?比如检查作业完成与否,有能力教又想教……
梁挺福:完全可以的。孩子的教育,其实不只是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也很关键。家庭的教育会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对于孩子品性的教育,对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等。这应该成为家长们的“自觉”,而不应该成为“被动”或者“硬要求”。
相信很多时间充足的家长会去帮助孩子检查作业,辅导作业。即使没有硬性要求,家长们也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学习。
不强加,尊重家长的想法与意愿,相信这是大多数家长能接受的。
中国新闻周刊:在作业这个环节,孩子、家长、学校应分别承担什么角色?
梁挺福:在作业这个环节,主要还是孩子和老师的沟通,家长和学校起到辅助作用。老师上课讲授的知识,孩子通过作业反馈给老师,这样老师才能查漏补缺,因材施教。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学校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三个角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家长不能理解为可以不管孩子了”
中国新闻周刊:针对作业负担,此前教育部和各省市都出台过相关规定,此次“作业10条”的意义是什么?
梁挺福:此次的“作业十条”,不再是一个泛泛而谈的范围,而是把作业的量明确具体地划分出来,下一步需完善一些实施细则,那么为孩子减负的初衷才有意义。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不少家长觉得,规定是一回事,学校执行又是另一回事?
梁挺福:不允许家长代劳学生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是很好的,但是家长不能理解为自己就可以不管孩子了。
在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家长与学校应该是共同发挥作用的,家长不能简单地将学校要求家长的事情(比如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当做是来自学校的负担。孩子的教育中,该家长承担的部分还是要承担。
就作业而言,批改作业是学校老师的工作,的确是不可以转交给家长去完成的。
但是,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也应该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关注,比如关注一下孩子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完成的情况怎么样?学习的短板在哪里?便于及时和老师沟通反馈,共同为孩子的学习“保驾护航”。
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合理范围内),不能简单理解为“学校强加给家长的负担”。
中国新闻周刊:出台了若干规定,但是老师、家长、孩子都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梁挺福:没有理清楚在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学校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家长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等问题。这个问题也与家长对孩子学习的过度焦虑有关系。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的功能,关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培养。
家庭教育,应该侧重关注孩子的人格、身心健康,教会孩子如何为人处世。
但是,一旦将本应该属于学校教育的内容强加给家长,或者是将本应该属于家庭教育的内容强加给学校,抑或是将本应属于校内教育的内容交给“校外培训”,势必会让家长、学校、学生都“不堪重负”。
原标题:家长孩子苦作业太久,教育部“作业十条”能强力减负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