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侠客岛:以色列换总理,据说比前任更激进
06-22 20:19:2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侠客岛

最近,中东局势再一次牵动外界神经。就在上个月巴以爆发“7年来最严重冲突”之后,刚上台的以色列新内阁再次对加沙地带发动空袭。

这让人感叹该地区和平局势依然脆弱,同时也让人好奇:在以色列结束12年的内塔尼亚胡统治后,接任他的贝内特会把巴以局势引向何方?

图片

6月16日凌晨,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哈马斯军事目标发动空袭(图源:新华社)

最新一轮武装冲突是在以色列政府交接之际发生的。

6月15日,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可燃气球,在以色列境内造成多起火灾;16日凌晨,以军空袭加沙地带哈马斯的军事目标;17日夜,以色列国防军发动新一轮空袭,称其目标是军事基地和属于哈马斯的发射场。

稍微复盘一下:

哈马斯发射可燃气球,动因是以色列的“国旗游行”活动:在任期即将结束前,内塔尼亚胡政府宣布,将在东耶路撒冷等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举行一场国旗游行活动,纪念1967年战争吞并东耶路撒冷——这恰恰是巴勒斯坦人眼中的首都。活动主要参与者是以色列极端右翼民族主义分子。显然,这引发了巴勒斯坦民众不满。

就在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可燃气球时,耶路撒冷老城大马士革门前爆发冲突,以色列军警拘捕17名巴勒斯坦抗议人士,至少33人受伤;在加沙边境,以方射伤一名巴勒斯坦人。最终,以色列这场“国旗游行”活动还是如期举办了。

总体上,双方此次冲突还算克制。哈马斯迄今未使用火箭弹(上月冲突时发射了3000枚),以色列也只把攻击目标对准军事基地(上月同时攻击加沙军民用设施,造成上千名人员伤亡)。

当然,双方军队还在打嘴仗,但似乎都在避免事态升级。这种看上去存在的某种“默契”,使双方相对平稳地绕过了内塔尼亚胡政府临走时种下的矛盾。

图片

以色列新任总理贝内特(图源:新华社/基尼图片社)

人们不免好奇:刚上台就冲突,以色列新一任政府到底秉持怎样的战略政策呢?

这要从本届以色列政府的构成说起。

几十年来,以色列政坛素以党派繁多且充满变化著称。工党不再一家独大,内塔尼亚胡所在的利库德集团也不是唯一的右派代表;10年前活跃的前进党早已解散,新任总理所在的统一右翼联盟是2019年7月才创建的新党派。

党派林立的局面,导致其国内很难有党派一家独大并胜出组阁。于是,多个党派组成执政联盟在所难免。比如,本次贝内特出任总理的新政府,就由8个党派组成。

若按经济政策及巴以问题的立场来划分,其内部政治光谱大概如下图所示(括号里的数字表示内阁席位数)。

图片

可以说,这个执政联盟的取向非常广泛,有犹太“左翼”政党,也有右翼乃至极端右翼政党。

因此,新政府内部对巴以事务的看法注定存在分歧。例如,光谱左端的政党至少在名义上支持“两国方案”,而贝内特所在的统一右翼联盟,则不容许独立巴勒斯坦国的存在。

以色列新总理贝内特是美国犹太人移民后裔,大部分移民以色列的美国犹太人都有明显的右翼复国主义思想,对巴勒斯坦人持敌对态度。

贝内特曾明确反对“两国方案”,称“会尽其所能阻止巴勒斯坦建国”。2018年在接受采访时,贝内特表态,应该在加沙边境采取“射杀”而非“射伤”的政策,对儿童也绝不手软。

不过,执政联盟这一形式,本就要求组阁各方相互妥协。虽然贝内特的统一右翼联盟在议会中仅占七席,但他能成功在执政联盟中取得总理之位,足见其政治手腕老道。

尽管贝内特看起来比内塔尼亚胡还激进,但在组阁期间,他曾向中间势力占优势的联盟明确承诺,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延续原有政策:不吞并更多土地,不新建定居点,也不取消在建或已有定居点。

因此,在以色列政权交接之际,可以更容易理解此次小规模巴以冲突的走势。一方面,以色列社会整体右翼转向明显,贝内特不会也不愿取消类似“国旗游行”式的右翼活动,面对哈马斯的举动,贝内特当局必定会做出具有一定声势的反应;但另一方面,刚刚组阁成功、立足未稳的贝内特无意进一步升级冲突。

图片

贝内特(中)图源:新华网

我们不妨把视野再放宏大一些。应该说,以色列政党林立、分裂重组不断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源于选举引发的权力斗争,而非在重大议题和意识形态上存在根本差异。在以色列各党派间存在的多是“小分歧”,在巴以问题上,他们拥有着“大共识”。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对以色列政权性质及巴勒斯坦人民独立事业的态度看,除了边缘化的以色列共产党,以色列国内并不存在真正的“左派”。

不论是工党、利库德集团、中左翼力量,还是刚刚上台的统一右翼联盟,他们对巴以问题的观点都基于锡安主义,也就是犹太复国主义。他们认为,来自西方的犹太人有权在巴勒斯坦建立尽量排除本土巴勒斯坦人的、以“犹太”为文化标签的西式政权。面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抵抗,他们做出的不同反应往往源自策略性而非战略性差异。

譬如,即便是在所谓“鸽派”总理拉宾统治时期,在《奥斯陆协议》签署后,以色列也从未撤除哪怕一个非法定居点。拉宾对巴勒斯坦民众抵抗的基本态度也是镇压;上世纪70年代之前,对来自阿拉伯国家犹太人的系统性族群歧视和排挤,也发生在工党统治时期。

从目前看,只有极少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左翼人士试图跨越族群、宗教纷争,寻求巴以的阶级平等和民族和解。他们具有反犹太复国主义的倾向,认为以色列如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一样,是西方强加给本土居民的“殖民-移民”政权。

但是,这类政治活动家和学者处于以色列社会的边缘,缺少实质性的政治影响力。

“小分歧、大共识”是以色列政党之间面对巴以问题的共同特点。本质上,他们大都坚持犹太复国主义,对巴勒斯坦怀有戒心乃至敌意,认为自己有绝对的资格在巴勒斯坦建国并吞并其领土——无论他们认为这种“权利”来自地缘政治、大国干预或是其它。

所以,虽然以色列换了新内阁,但社会的右翼倾向仍然难以短期逆转,中东和平恐怕依然遥遥无期。

原标题:【解局】以色列换总理,据说比前任更激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