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教老师在晚自习上为学生解答问题(图文无关)。
南方周末 消息,日前,一名号称“支教十年”的女孩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这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妆容精致的支教视频的女孩名叫龙晶睛。在官方自媒体账号的介绍中,龙晶睛从小学起就参加为山区留守儿童捐书捐物的活动,2010年16岁出国留学后,2011年暑假起,每年暑假都会回国到山区支教。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山里的孩子们,她选择在研究生阶段攻读社会工作学硕士,并在毕业后放弃高薪工作,成立助学服务中心,全职投入公益。文章称其已经组织了1500多名志愿者支教,定点帮扶8所乡村小学。
有网友则对其10年支教24所山区学校的经历表示质疑,认为这种所谓的“支教”,只是到乡村旅游,顺便拿孩子作秀镀金,以获取名利。网友还扒出其组织的某项为期5天的新媒体人“支教活动”,收取每人5000元的费用,实际上却只有2天7节课的“爱心助学”活动。网友质疑,这实际上是以支教为名的乡村旅游,而龙的公司则从中营利。
龙晶睛支教的真相到底如何,还需要调查挖掘。但是此事引起了对支教中乱象的一番讨论,值得注意,尤其是提醒了人们要擦亮眼睛,分清支教的“好坏”。
现实中,并不是所有支教都是为了公益。一些人到山区支教,其实是出于功利的目的。有些人是为了留学申请做“人设包装”。国外大学在申请中很重视学生的社会活动,尤其是对申请者参与公益性社会活动的经历非常看重。于是有不少人把参与山村支教作为入学申请的“敲门砖”。还有不少公司也看到了商机,推出各种“包装服务”。《南方周末》不久前曾报道过各种留学人设的包装生意。
在国内一些高校,“支教”活动经历也会为学生在各种校内评比中加分。有些高校还有所谓“1+3”支教保研政策,大四学生去山区支教一年,回校就可以保送研究生。
这样的支教,对山区学生到底有多少帮助,也是值得怀疑的。尤其是暑期短期支教活动,一群志愿者到山区进行十天半个月的“支教”,确实可以给山区孩子带来一些外界的新鲜感,但是这种浮光掠影的接触,到底会对山区孩子的成长带来多少益处,恐怕也很难说。即使是为期一年的支教,相比九年义务教育,甚至六年的小学教育来说,也太短暂。尤其是有些支教者虽然是大学生,但并非教育专业,对教学不一定擅长,一年时间可能刚刚与学生们磨合顺畅,却又要走了。孩子们频繁更换老师,未必对其教育成长有利。更有甚者,有些支教者,为了功利目的来到山村,却看不起山里的孩子,给孩子们造成很大的精神伤害。
教育存在巨大的不均衡。好的支教,能让一些边远山区的孩子们享受到优质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但是支教应该以利于山区学生的成长为唯一出发点。教育部门应该对支教重新进行顶层设计,杜绝功利性的短期、超短期支教活动,并对参与支教者的资格提出要求,鼓励具有教师资质的人员对山区学校进行长期支教,真正提高山区的教育质量,而不是让山村学校成为某些人装点履历的秀场,甚至让孩子们成为某些人敛财的道具。
原标题:快评|支教也要分“好坏”,小心公益成“人设道具”或敛财工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