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
红星新闻 消息,瞄准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蓄势待发。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进驻核心舱后,他们将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约6个月。对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后,中国载人航天将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这次“出差三人组”中,成都小伙叶光富是首次“飞天”的航天员,他曾于2016年参与欧航局(ESA)洞穴训练项目(CAVES)。在他即将执行“首飞”任务之际,洞穴训练项目教练萝蕾丹娜·贝索尼向红星新闻记者讲述了她所认识的叶光富,并向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卓越成就道贺。
萝蕾丹娜为叶光富送上了首飞祝福:“首先,我想向他送上来自我们CAVES队员的祝福,我们人人都爱他,真的非常非常以他为傲。我们也很确定,他会做得很棒。”她还贴心地补充道,“他一定要享受这个旅程。”
两次打交道,教练眼中的叶光富
据红星新闻此前报道,2016年,作为中国航天员的代表,叶光富与来自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的5名航天员共同参加了欧洲航天局组织进行的洞穴训练(CAVES),并担任团队中的调查数据工程师,和同伴一起在洞穴中生存了6天6夜。
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与多国航天员共同开展训练,也是中国首位尚未执行飞行任务即公开身份的航天员。萝蕾丹娜正是这次洞穴训练项目主管兼教练。不过,萝蕾丹娜第一次见叶光富是在2014年。当时,叶光富和另一名中国航天员在德国科隆参加训练。
在两次打交道的萝蕾丹娜眼里:“叶光富是个非常棒的、令人愉快的人。他在洞穴训练项目中非常具有合作精神,极富学习热忱,对安全问题尤其敏锐、细致。”
据萝蕾丹娜回忆,叶光富在训练课程中非常专心,可以看出他吸收了很多东西。这个训练课程中有沟通、团队合作、决策和情境意识等多维度的训练内容。叶光富还特别告诉她,自己特别喜欢其中的决策部分。看到他对课程反馈的理解,萝蕾丹娜很开心,因为这正是作为课程设计者的萝蕾丹娜最想要的东西。
“我一直都说(2016年)那是最好的洞穴团队,因为团队非常积极,而且适应能力很强。他们在一起协作得非常好,极其专业。那真的是一次很棒的经历。”萝蕾丹娜希望,这次经历也能“给他(叶光富)带来一些美好的回忆,学到一些他将在太空旅行中用到的东西。”
↑叶光富进行洞穴训练画面。
早在接到红星新闻记者的联系之前,萝蕾丹娜就已经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叶光富将飞上太空的好消息。知道他终于要进入太空,她觉得“这真是太棒了。”
另据参考消息引用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4日的报道,叶光富将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中国空间站未来全面运行时,他被视为中国航天员接待外国同行的关键人物之一。
宇航员入洞下海,为未知做最好的准备
本来要“飞天”的宇航员为何要深入洞穴去训练?
作为欧航局的宇航员教练,萝蕾丹娜自2011年起就开始设计并主管洞穴训练项目。她告诉红星记者,这乍一看确实“有点奇怪”,但其实大有道理。
因为太空是个极端环境。而宇航员训练就是要确保他们面对未知做了最好的准备。不管上天还是下海,其实都是人类在一种未知的、极端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既探索未知的空间,还要感知人体在这种空间中的身体适应,同时还需高效进行科研项目。
↑欧航局(ESA)萝蕾丹娜·贝索尼
欧航局也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道,CAVES给宇航员提供了类似太空的环境和情境,有助于他们将这种经历中学到的东西转移到太空探索中。因为洞穴环境提供了许多与太空类似的条件,比如与外界隔绝、没有昼夜交替、封闭、隐私最小化,还有技术上的挑战,不管卫生还是日常舒适度方面的设备和用品都有限,还持续存在着风险。
当宇航员们作为一个团队进入与世隔绝的洞穴,进行探索、科研,每天向任务控制中心报告,这也是跟太空任务非常相似的事情。
与此同时,他们犯的任何错误都可能造成危险。萝蕾丹娜特别指出,这一点非常重要。让宇航员去危险的环境似乎也很“奇怪”,但进行太空探索,危险就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宇航员需要非常注意自己和队友的安全,要作为一个团队进行协作,确保安全且高效地进行任务。他们还要从每天发生的事情中进行学习和改进。所有这些都使洞穴培训与太空任务非常相似,有助于让宇航员从中学到将来可用的东西。
因此,在任何能实现这种体验的环境中进行培训都会对宇航员有帮助。他们除了会深入洞穴,还会在海上进行训练。
萝蕾丹娜还表示,此前的宇航员培训合作是非常积极正面的体验,希望能够再有这样的机会,也期待欧航局和中国国家航天局将来在太空探索和人员培训方面有更多合作。
萝蕾丹娜赞叹道,中国的航天业发展“非常好、非常快、非常有效率”,“衷心祝贺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中国航天事业,也非常开心看到正在发生的这一切,祝贺中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
原标题:叶光富欧洲洞穴项目教练送上“首飞”祝福:我们全体洞穴队友以你为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