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方米菜园 记者 刘翰书 摄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消息,9月8日上午,尽管秋老虎余威仍在,但在南岸区涂山镇福民社区,早早地就聚集了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有的在一平方米地菜园开展亲子活动,有的在国学文化空间创作书画,还有的在话剧社自编自导生活短剧……
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时强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特别是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
记者了解到,南岸区通过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聚焦群众参与、权责统一、投入决策方式等3个方面,开展了民生事项投入决策机制、干部联系群众机制等6项改革,鼓励基层探索、尊重群众首创,形成了一批实践创新成果,特别是“大事政府快办、小事社区公办、私事群众自办”的“三事分流”工作方法,被民政部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开展新“六艺”
福民社区居民一家亲
豇豆、茄子、青椒……9月8日早上,在福民社区的一平方米菜园里,一块竖着写有“宸天菜园刘宸屹、刘雨宸”牌子的菜园,蔬果长势很好。一旁的其他菜园,三五成群的居民带着小孩徜徉在这片亲子园地里。
“农耕文化,是我们社区‘六艺’活动的重头戏,主要是唤起居民对农耕文化的记忆,让小孩也参与体验传统农耕方式。”福民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以一平方米菜园为载体,开展农耕知识教育,专门开辟了21块小菜园,已有24个家庭先后开展了亲子活动50余次,培养孩子珍惜粮食、崇尚劳动的好习惯,并且,社区一平方米菜园的经验也正向居民家中的阳台推广。
在国学讲坛板块,一年多来,福民社区先后邀请了北京地球村主任廖晓义、中国孔子基金会梁漱溟研究中心主任梁钦元等知名人士,开展国学公益讲座8次,吸引了近800名居民参与其中。与此同时,读书交流、经典诵读、书画培训等活动,使众多社区居民乐在其中。
“我们是一个典型的以外来人口聚居的社区,过去大家一直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福民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自2013年底成立以来,3万多居民中75.8%的人口来自区外,还有5.5%的民居来自外省市。去年7月起,社区开展“耕读礼养居乐”等“六艺”活动,一种邻里知、邻里和、邻里帮的氛围,开始在福民社区得以充分呈现。用居民的话说就是“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但生活在福民社区,我们就是亲如一家人。”
从“老旧散”到“高大上”
南湖社区华丽变身
明亮街灯、茶歇广场、儿童乐园……这些新小区见惯不惊的设施,在老旧小区现在也能变成现实。9月8日下午,记者在南湖社区采访时,深切地感受到一个老社区的华丽变身——漂亮雅致的社区环境,和谐温馨的文化氛围。
“以前墙上好多‘牛皮癣’小广告,现在我们请来专业人士在墙上画上水墨画,社区居民都来监督乱涂乱画行为,再也看不到一个小广告了。”在南湖社区花园七村,防水砖铺就的路面干净平整、花台遍布绿树红花、牌楼古香古色、过道墙面上饱含重庆元素的水墨画生动逗趣。不远处的小区广场上,一些老人在树荫下的座椅上乘凉、喝茶、娱乐,几个穿着轮滑鞋的小孩快乐玩耍。
“南湖社区成立于2001年,是典型的老旧散社区。”南湖社区居委会主任余建介绍,近年来,社区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借助区级部门的力量,顺利解决散居楼栋路灯亮化、小区周边环境治理等居民反映热点问题,使居住环境旧貌换新颜。
在南湖社区服务中心2楼阅览室,摆满了书籍和报刊,不少居民正围坐在一起看书看报。另一侧,记者还发现了排练舞蹈的活动室。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别看社区老,我们人才可不少。”居民刘阿姨告诉记者,社区居民中文艺分子很多,常常需要进行排练,有了这个排练厅作为场地支持,以后参加各种活动更有底气了,“我们老年大学时装班的学员荣获过‘新丝路模特大赛’冠军,‘时尚大妈’艺术团演出上了武隆春晚,大家仿佛都回到青春年少时,老是老了,反而找回了价值感。”
据了解,为满足居民需求,南湖社区积极争取各方资源,新建了中心,设置了阅览室、排练厅、多功能室等多个功能区,向居民无偿开放。
■记者手记
参与才能拥有
更多获得感
记者在南岸区“一新一旧”两个社区实地采访后,无论是福民社区的新“六艺”活动,还是南湖社区的“旧貌换新颜”,让居民参与其间,动手用心,才能树立起自己作为社区一份子的主人翁意识,也只有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才能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罗晶 刘翰书
原标题:这个社区外来人口近8成,为何亲如一家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