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粑粑、针线上的葡萄…… 这里有老重庆味道 更有手艺人的故事
11-25 09:03:35 来源:上游新闻-慢新闻

几毛钱转一圈的糖粑粑、几十年前川江上的木船“麻秧子”、针线上的葡萄和孔雀……24日上午,在龙湖时代天街广场,第二届渝中文化惠民消费季正式启动,一些记忆中的老重庆味道,又展现在市民面前:靠糖画打理出一个大家业的糖关刀任师傅、从祖辈川江上造船再到如今做船模的周南馨……他们将老重庆的记忆在指尖流转,让祖辈的情感一直延续下去。

卖糖画卖出房子、游乐场

▲任永五在画糖画

糖画是不少重庆人的记忆,1毛钱、2毛钱就可以转一圈,但如今重庆街头已难觅这样的手艺人。不过,年过5旬的任永五师傅还在画,大龙、凤凰、骏马、孙悟空……在他的手里不到1分钟就可以活灵活现。

“我主要是传承这份老手艺,不想丢下当年这份谋生的家当。”和记忆中的糖画师傅不同,任永五一身鲜艳的红色唐装,发型梳得锃亮,他给记者递的烟是软中华。如今的任永五除了是糖画艺术家,更主要的身份还是洋人街几个游乐场的老板。

“很多朋友开玩笑说,要把我的破锅烂摊踢了,还要这个干什么?”但任永五说,舍不得啊:从1985年拜师学艺,到如今32年了,当年提着炭炉走街串巷,靠这个小生意养活了全家。

“当年生意很火,一毛钱转一次,一天能挣20元。”任永五上世纪90年代就靠这手艺买了房,“后来有了今天的家业,如今洋人街有好几个游乐场都是我的。”

如今的任永五平时还要去给年轻人上课,以传承这份手艺。

小船模再现川江木船风采

昨日的启动仪式上,周南馨的手工木船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手工木船中,不少就是当年川江上的木船“麻秧子”、“舵笼子”,如今已经消失。周南馨说,木船是她和父亲手工制作的,包含了对祖辈的情感。

▲周南馨手工制作的各种川江嘉陵江木船模型

从祖辈起,周南馨家里就是川江上造船的手艺人,“后来川江木船逐渐消失,因为不忍丢下这份祖传技术,父亲开始在家里造船模,样式正是当年川江上常见的那些老木船。”

“这是木船模型‘麻秧子’,造一只差不多要近两个月。”周南馨介绍,“麻秧子”的特点是头平尾翘、两舷突出,拦水板高,吃水深,稳定性好,载重量为100吨左右,特别适合在激流险滩密布的川江上航行,“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机动船取代木船后,‘麻秧子’才逐渐消失。”

如今,周南馨传承了父亲的这门技术,她说以后还要传给女儿。

59岁绣娘传承祖辈蜀绣技艺

在蜀绣展位上,挂着一幅国画名家苏葆桢的葡萄图,绣出的彩葡萄活灵活现,就像画出的一样。

59岁的李淑兰是一位有着41年工龄的绣娘,出身蜀绣世家,从小跟随父亲李尚余学习蜀绣。她告诉记者,这种彩葡萄类型的蜀绣,父亲绣了十几幅,还和国画大师苏葆桢有很深的渊源。当年,苏葆桢到钢院,和父亲成了朋友,两人经常交流画葡萄的心得,后来父亲就创作了很多彩葡萄的蜀绣。

“都是父辈传下来的技艺,绣了一辈子,如今更不愿丢了。”已是国家级高级技师的李淑兰说,她还要将蜀绣传给年轻人。

30万元文化惠民消费券请你领

渝中文化惠民消费季将持续到明年2月28日,期间将举办“文化消费券大派送”、“解放碑CBD广场周末音乐会”、“戏曲艺术进校园”、“新春惠民演出及电影惠民”、“文化大礼包派送”等活动,将发放约30万元惠民消费券,市民可持券前往指定影院、KTV、网吧、酒吧、历史文化景点等进行消费。

上游新闻-慢新闻记者 何浩 摄影 毕克勤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