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李子坝已不见李子,茄子溪不再种茄子 带你看看重庆这些植物地名前世今生
03-08 20:06:28 来源: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

老地名有记忆,有乡愁!

地名从最初衍生到现在,大多形象、简单。李子坝因一片李子林而成名;黄花园因为那片黄花出名;茄子溪因周边农民种植大片茄子而成名……

如今,那些成就了地名的植被,是否还在?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随着城市变迁,大多数植物地名已名不符实。

主城植物地名,多已名不符实

重庆动物地名种类较多,植物地名也不少。

“植物地名更多的是,当地当年有什么,就取名什么。比如李子坝、茄子溪、梨树湾、芭蕉园、黄花园等地名。”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工作人员介绍,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中,我市共收录了40多万条地名,这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植物地名。

李子坝为何叫这个名字,原来,这里曾经有一片李子林。在大渡口,有个大家熟知的植物地名,叫茄子溪。“当时那带居民种了很多茄子,茄子开紫色的花,结紫色的果,把溪水也映成了紫色,于是人们就把那条小溪叫做茄子溪,附近的街道也叫做了茄子溪。”重庆地名研究专家李正权说,如今主城的植物地名,大多数已名不符实了。

因李子林成名的李子坝如今已不见李子

如今,李子坝已见不到李子林了,茄子溪周围已没有种植茄子,曾经的农田变成了厂房。在嘉陵江边,有市民熟悉的黄花园,以及连接两岸的黄花园大桥。如今再到黄花园,只有大桥下零星泛黄的野花,不过早已不成片。

“之所以取名黄花园,也是因该地原有一花园,以开黄花得名。黄花是菊花代名词,可能有人附庸风雅以陶渊明自居而取的名字。”李正权猜测,不过,现在的黄花园,找不到一片黄。

因黄桷树成名,黄桷垭仍有树

市民政局介绍,一般来说,某地必须有某种植物,而且这种植物还要具有某种特别的意义或具有某种突出的特征,才会用这种植物来命名地名。

重庆的黄桷树随处可见,大路边,城墙里,山坡顶,陡坎上,甚至大街小巷。以黄桷树这种植物为地名的也不少,比如黄桷坪、黄桷园、黄桷塆、黄桷堡……

因黄桷树成名的黄桷垭,至今还有很多黄桷树。

黄桷垭老街上的黄桷树

“黄桷系”地名中,最著名的要数黄桷垭了。当年从重庆城去贵州,黄桷垭是必经之路,于是就逐渐繁荣起来,形成了场镇,取名崇文乡。

“因为上黄桷垭的山路上有很多黄桷树,特别是那垭口处的几株黄桷树高大古老,树萌遮天蔽日,人们往往只知黄桷垭,而不知那儿叫崇文乡,后来,政府也干脆将其改为黄桷垭了。”李正权说。因黄桷树成名的黄桷垭,至今还有很多黄桷树。“这也是主城中少有的名副其实植物地名了。”

围墙成园种植物,黄花园由此而来

据了解,旧时重庆城内住着不少大户人家,大户人家往往有不少房子,而他们又要把这些房子用围墙围起来,形成所谓的“园”。而“园”里“园”外种植有独具特色的植物,于是就以这种植物取名。在重庆主城,这些园地名市民都很熟悉,比如黄花园、桂花园、芭蕉园等。

“桂花园得名于桂花,晚清时那儿还是荒凉之地,仅有一个江西会馆,馆前的堰塘周围种有大片桂花树,于是取名桂花园。”前两年,当再次前往这里,李正权已找不到当年的桂花树。

芭蕉园如今也没有了芭蕉。“芭蕉叶很大,我60年代经过这里,还能看到围墙里大片芭蕉,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与城墙那边苍劲挺拔的黄桷树相映成趣。现在地名还在,但已无芭蕉。”李正权感叹,此外,民生路西端的莲花池,明初就有人在那里修了别墅,几经转手到了明末大学士王应熊手中,改名函园。函园里有两个水池,一两亩大小,种有莲花,颇有园林风光,如今也早已没了此景。

芭蕉园如今也没有了芭蕉

枇杷山有无枇杷,传说曾叫琵琶山

外地人到重庆,如果给他说到枇杷山,他或许料想那里有漫山的枇杷可吃。历史上,这座山究竟有无枇杷?

记者从渝中区民政局获悉,关于枇杷山的得名,目前有三种说法。一是说因原来那山上种有很多枇杷树而得名;二是说那山形状像一个琵琶而得名;而第三种说法很浪漫,传说山上住着一个美丽的姑娘,每当夜晚来临,她就弹起琵琶,召唤她在南岸的情人。美妙的声音感动山城,后来叫那座山琵琶山,再后来以讹传讹为枇杷山。

枇杷山的名字来历有三种说法,现在公园一角的琵琶女神。

据史料记载,这里叫枇杷山是上个世纪40年代初,一本叫《重庆旅游指南》的小册子上,附有地图一张。大致在今三院一带画了一圈围墙,标上了“枇杷山”三字,这是最早出现在地图上的枇杷山。

此外,海棠溪究竟有无海棠?“海棠溪这个地名来历也有两种说法。”李正权介绍,有种说法是溪水两岸当年种有海棠,春来花开,红如仙霞,茫茫一片,加上南山烟雨的陪衬,于是有了“海棠烟雨”的美景。另据民国向楚《巴县志》说:“其名为海棠,或又曰盛夏洪流大江灌入溪水中,三五之夕,月光激射,江波喷发作朵朵海棠状,隧名溪。”从这表述看,海棠溪得名又与植物无关了。“幸运的是,‘月光激射,江波喷发作朵朵海棠状’的情景,20世纪60年代我多次看到过。”李正权说。

海棠溪烟雨桥

这些植物地名,得名因形似

在植物地名中,有些因历史上曾种植什么植物而命名。不过,也有的植物地名并不是因植物本身,而是因为地形地貌形似某种植物而得名。

比如永川黄瓜山,有人听到这名误以为这里产黄瓜,其实是因为其山形像黄瓜而已。再比如南岸区的莲花山,不是因为那里有人种植了莲花,而是因为那儿有一处山石像莲花而得名。

据了解,重庆的植物地名中,除了黄桷树、桂花园、芭蕉园等,还有枣子岚垭、梨树湾、松林坡、梅子堡、紫荆路、紫薇路、荷塘路、芭蕉湾、大竹林、马桑溪、黄荆坡等。涉及的植物种类繁多,也从侧面反映了重庆物产丰富的特点。

声音>>>

专家建议:

栽种绿植扮靓山城

植物地名名副其实

在主城,大多数植物地名已名不副实。“李子坝栽几棵李子树、枇杷山栽种小片枇杷树等,这些应该都不是难事。在显著的位置,记录这些地名的来历,追根溯源,帮助大家了解乡土文化,很有意义。”李正权建议,绿植扮靓山城,如果能将植物地名恢复名副其实就更好了。这不仅留住了乡愁,也挖掘了地名文化内涵,将美景与历史记忆进行有机统一。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周小平 文 资料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