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消息,今(31)日,华龙网记者从重庆市卫计委发布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获悉,未来3年,重庆将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推广多学科诊疗(MDT)、连续医疗、急诊急救、日间手术、优质护理等5项诊疗服务模式,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医疗安全。
《实施方案》要求,未来三年,针对恶性肿瘤、胸痛、卒中、创伤、孕产妇危急重症、儿童和新生儿危重症等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重庆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中医医疗机构要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以医联体为载体,医联体内率先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医疗机构间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和随访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医联体连续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推动基层医疗质量有效提升,保障医疗安全。医联体内以信息化为手段,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格局。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出院患者、下转患者、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
改变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急诊急救模式,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设备投入,在医务人员绩效分配上予以倾斜。医疗机构内部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实现院前-院内多科室间在时间、空间的联动机制,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建立完善陆地、空中立体救援模式。
三级医疗机构稳步开展日间手术,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日间手术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至≥70种,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逐年增加,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三级医疗机构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等日间服务,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惠及更多患者。
在二级以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基础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中药饮片加工、膏方制作等个性化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中药饮片配送等服务,缩短患者取药等环节等候时间。
华龙网记者 黄宇
原标题:重庆将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至70种以上 更多患者受益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