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高手在民间!重庆手工制琴大师呼吁关注“中国情怀”
05-25 11:59:46 来源:上游新闻

downLoad-20180525115006_副本.jpg

他是第一个加入美国手工吉他大师制琴师协会(GAL)的中国籍制琴师,他获评201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并参与《中国梦想秀》……你知道吗?在重庆巴南区,有一位高手在民间,他就是重庆吉他制琴师犹小飞。

13年来,犹小飞坚持手工制琴,通过刻苦钻研与不断突破创新,逐渐摸索出一套将民族传统手工艺与西洋乐器吉他相结合的制作方法。他也因为十年如一日的“匠人精神”,感动了无数网友。

今天,上游新闻记者采访到这位“大隐隐于世”的吉他制琴师,让他来告诉你,制作吉他背后那些事儿。

6平方的工作室 因为热爱而坚持

重庆市巴南区的兴华造船厂,环境僻静,重庆唯一一位吉他制琴师犹小飞,就居住于此的一处平房——三室一厅的房间布置简单,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制琴器械,犹小飞的的制琴工作室只有6个平方,墙壁上一面排放着凿子、起子、量尺、螺丝刀等上百种工具,另一面则挂满吉他制作中的面板、筒身、琴柄等模型。

正值阴雨天气,犹小飞正赶着时间打磨木头,木屑纷飞,他一边清理,一边考究细节,并解释说:“手工制琴对木料要求极高,今天不将木料处理好,过一个晚上,很可能因为雨天湿气重而产生问题。”

处理完木材后,犹小飞继续打磨一个正在制作的琴颈,“对手工制琴而言,音色、手感、外观都是影响成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好的琴不是材料的堆砌,是人做出来的。”制作中,他用小刀反复磨刻颈头,精修面板凹凸,用手比量着刻度,力求每处细节的完美。

从投身手工制琴业至今犹小飞已制作吉他13年,因为量化生产迅速发展对手工艺行业造成冲击,不少从业者被迫改行,即便经历过经济困窘,更曾有在3月里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的艰辛,犹小飞始终初心不改,坚定地做着一名制琴师,他告诉记者:“我的坚持没有其他理由,单纯是因为对制琴的热爱,人活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做喜欢的事。”

正在进行吉他创新 

“手上的功夫谁都能做,关键是脑子里的东西,我一直要求自己保持思考,力求创新。”犹小飞这样谈及对制琴的独道见解,他说在职业生涯中,一位意大利制琴师“一手抓传统,一手抓创新”的理念深刻影响了他,近年来他致力于探索,如何吸纳我国古典乐器的精髓,将之运用到西洋乐器吉他的制作中,不断创新新设计。

此外,犹小飞还是我国首位扇品吉他制作者,如今他正在就民谣吉他、电音吉他等品种进行创意突破。

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制作圈内的大师级人物,犹小飞吃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苦,他回忆到六七年前,还处在吉他制作的摸索阶段时,自己经济窘迫,时常几餐不吃,省着钱购买工具,“那时日子过得很苦,我走在街上看到五金店,就进去多看几眼,去想‘这个工具,我做吉他用不用得上。’”犹小飞坦言道,“十几年前的手工艺人,第一间工作室在楼梯间,甚至厕所,一个机器就是所有。那时手工制作里单纯的快乐,是如今无法复刻的。”

未来想成立“手工艺协会”

成名后的犹小飞被多家媒体报道,正值火爆的他却决定闭关制琴,近年来逐渐退出公众视野,对此犹小飞说:“一个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倘若用太多时间来接受采访,录制节目,又哪里有时间来专心制琴?”

三年闭关,犹小飞每天在工作室里画设计图纸,再反复修改,选材料、锯割木头、定型琴头、打磨琴柄、衔接筒身……所有的工序都由他独立完成,制作往往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正因倾注心血,犹小飞的每一把手工吉他都是与众不同的。

谈及未来发展,犹小飞希望成立一个“手工艺协会”,将从事竹筐编织、汉玉雕刻的各类手工业人汇聚起来,促进文化交流,互相帮助扶持,以期未来达到长远发展;同时,他希望借助这一平台,引起社会对传统手工艺日益失传的现状关注,呼吁越来越多人能认识并了解手工艺行业,他说:“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促进文化行业发展的政策,更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这对我们手工业发展大大助益,意义深远。”犹小飞由衷地希望有更多青年人能成为传统手艺的传承人,让“中国情怀”为世界所见。

上游新闻 杨辛玥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