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索道很受市民和游客喜爱。
昔日的嘉陵江索道大楼。
重庆嘉陵江索道正式“退休”那一天,市民前来告别。
在嘉陵江索道可能复建的消息传来后,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它过去的故事。
重庆嘉陵江索道,是中国第一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以及中国第一条自行研制的大型双线往复式过江载人索道。1982年1月1日,中国第一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嘉陵江客运索道建成试通车。这条于1980年12月15日动工的索道,全长740米,车厢最大容量46人,最大牵引速度6.5米/秒,总投资378万元。该索道运行29年来载客量已突破一亿人次,最高峰时每天运载量达到2.54万人次。2010年始,因嘉陵江索道站原址位于规划中千厮门大桥和东水门大桥间隧道、轻轨六号线渝中区隧道上方,隧道的建设对索道站的结构造成较大影响,要拆除或改建,嘉陵江索道被迫让路新的交通规划。2011年3月1日,嘉陵江索道正式对外停运。2014年2月,拆除拆卸完毕。
攀枝花建索道缺钱下马 重庆买回全套设备
据市客运索道公司的老人们介绍,当初嘉陵江索道能建成,还有一段奇妙的缘分。
1980年初,重庆市科委意外从同行处了解到,四川攀枝花市借鉴国外旅游索道经验,准备修一条跨江索道,该市已经引进技术生产出索道工程设备,但因为缺钱,项目难以上马。
市科委把消息透露给市公用事业局,公用局对此产生极大兴趣。该局与市科委立即派人一同赶往攀枝花。大家到现场一打听,这个消息是可靠的,机械工业部机械运输研究所、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长江冶金设计院等五家单位已完成前期索道准备工作,只等随时架设索道。
前去考察的人士同时得知,如果有谁愿意出钱,那一整套设备可以转手。而当时,国内还没有跨江客运索道。考察人员当即返回重庆,市科委和市公用事业局马上给市委、市政府打了紧急报告,极力推荐此索道项目,得到首肯。
不久,以副市长王秀峰任组长,公用事业局局长和市科委主任为副组长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客运索道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出于慎重考虑,市政府把在攀枝花的五个设计单位的专家也请到重庆,现场勘察。
7只小船排江中
承重15吨钢绳过江
最初,专家们准备在长江上修建索道,由于长江跨度大,地址难选。而当时江北城和朝天门之间的嘉陵江上,一天有2万多人次乘坐渡船,索道的市场需求比较大,于是大家决定先修建嘉陵江索道。
经过多次筛选,专家们最后在江北城金沙街和临江门沧白路各选了一个站点。工人把钢绳、卷扬机、车厢等设备从攀枝花运回重庆,经过紧锣密鼓地筹备,1980年12月15日,嘉陵江跨江客运索道破土动工。
“工期用了一年左右,拆迁安置和土建都比较轻松。真正难度大的是横跨嘉陵江铺架索道。”当时任施工单位川煤12处技术主管的龙通全告诉记者,龙通全是国内索道建设的专家,现享受国务院津贴。
“从当时的西德进口、跨度为740米的钢绳重达15吨,轿厢重3吨。两个站点附近人烟密集,沧白路有一条公路,高空中还有高压电线,放钢绳时,我们小心又小心,生怕出什么意外。”龙通全说。
当年修建嘉陵江索道几乎到了全城动员的地步。1981年的秋天,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到了江边,几百上千的民警到现场维持秩序,他们将两个站点附近的居民临时疏散,嘉陵江上断航12小时,轮渡公司和航管站的船只在江上巡逻,严防其他船只通过。
为避免钢绳掉在水中无法拖起,建设方叫了七只驳壳船,每隔一段距离摆放一只,一字形排在江面承托钢绳。一艘拖轮用一根直径为21.5毫米的拖绳拖着索道钢绳,挨着驳船,从市中区(现渝中区)驶向对岸江北。每经过一只驳船,拖轮上的工人就将索道钢绳拖上驳船。当拖轮到岸时,索道钢绳躺在了驳船上,在驳船与驳船之间的那一部分钢绳泡在水中。
当时的安装工人朱传义回忆,市中区沧白路站点和江北区金沙街站点的落差为29.9米。钢绳自重15吨,加上张力,共重75吨。江北站需要两个分别重43吨的重锤,用来调节钢绳的松紧和高度。
“那时没有承重那么多的起重设备,我们只有用土办法,将装重锤的货车停在斜坡地带,用千斤顶和滚木卸货。从头天早上9点到第二天早上9点,才把重锤搬到地面。到最后把它们拖进站房并到位,足足用了一周多。”朱传义说。
索道空中走一趟
江北到渝中只要2分30秒
1982年1月1日,单承载单牵引的客运索道建设一切就绪。曾经坐过货运缆车的龙通全第一个走进车厢,2分30秒,他完成了从市中区到江北区的空中旅行。之后,胆大的市民在惊喜与犹豫之间也坐了上去。从那一天起,市中区和江北区的交通压力大为减轻,客运索道成为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
中国第一条客运跨江索道的建成,在国内引起轰动。当年,海外的《国际旅游》杂志国际版将嘉陵江客运索道的外观图景作为封面。
该索道最初由重庆市轮渡公司管理,1989年7月1日后,索道交由重庆市客运索道公司管理,保持了10年无事故的纪录。1999年,索道公司将产自西德的钢绳换成了奥地利出产的钢绳,每年对承载绳探伤一次,牵引绳探伤两次,并且每月对其进行目测,客运索道的运行更加安全。
牵引索断裂
惊心动魄的空中救援
当年居住在江北城的市民回忆,嘉陵江索道刚开通时,它的票价才1角钱,站在轿厢里面可以看到下面的江面,索道开动后,感觉像在江面上、城市上飞一般。
由于往来于江北和渝中区的人多,嘉陵索道的票价也慢慢从1角变为5角、1元,一路涨到5元,还可以办理月票。
嘉陵江索道虽然一直运行平稳,但也曾经发生过故障,1984年的那次空中救援事故最为著名——1984年9月16日上午9时许,嘉陵江客运索道在运行中发生牵引索拉断事故,由北站行向南站的轿厢行至距离南站50米处时,因为索道牵引索锚固端被酸锈断,导致车上的承载索制动器(即安全卡)没有动作,使得轿厢悬吊嘉陵江上空长达6个多小时。
家住江北城的陈女士当年正在读小学,每天两次乘坐嘉陵江索道到渝中区的学校读书。事发当天,正好是一个周日,陈女士正在江北嘴的家中阳台上做作业,目睹了此次事故救援的全过程。
陈女士介绍,轿厢牵引绳断裂后,钢绳在空中乱舞,打到旁边树上,树桠都被打断了。失去牵引的轿厢冲向江心,巨大的惯性下,又朝对岸站台方向甩过去,然后又荡回江北方向,往复三四个回合才在江心过江缆绳最低处停下。每次轿厢甩近江北站台时,她都听得到轿厢里面传来的一片哭喊声,轿厢门也被打开了,所幸没有人被甩出来。
轿厢牵引索断裂事故发生后,由于当时通讯工具不发达,为了安慰轿厢里的30多名乘客,轮渡公司不得不动用两岸的高音喇叭对乘客们喊话,让他们稳定情绪,不要跳江,耐心等待救援。
由于无法用牵引索将轿厢拉回索道站,救援的工人不得不用检修索道的小车人工滑到江心的轿厢,一次只能救援两三个人返回。如此往返多次,直到天黑了,终于将被困的乘客全部救出。此次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还是有多人轻伤。这次救援事件也成为当时轰动全城的新闻事件。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范永松 摄影 邹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