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中医诊所遍地开花 看中医的年轻人多了
08-30 06:48:31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downLoad-20180830071943.jpg

江北区珠江太阳城附近一家中医诊所请来老中医刘灵坐堂,每天都有大批市民来此排队看病。 上游新闻记者 杨新宇 实习生 邓雨笛 摄

古色古香的厅堂,老中医端坐四方桌前望闻问切……这是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了。

在《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之后,古老的中医馆迎来新关注。

2017年7月1日,我国首部《中医药法》实施。随后,这一年的12月1日,《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开始实施,这意味着中医诊所从审批制迈入备案制。为配合这一变化,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发布了《中医诊所基本标准》等文件。

来自重庆市卫计委的数据显示,《暂行办法》实施以来,全市备案中医诊所125家(截至2018年7月底)。从全国来看,截至6月底,共计备案中医诊所3536家,与去年执行许可审批全年开办数量持平。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采访发现,一家又一家的中医诊所遍地开花,这既是中医诊所备案制所带来的红利,也反映出几千年历史的传统中医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办理流程更简化

可当场发放备案证、当天开诊

前天,在大渡口区松青路,一家中医诊所即将开业,两层楼的中医馆装修考究,在大厅的专家墙上,多位知名老中医都在其列。而在它周围3公里,百度地图显示,多家康复馆、中医诊所、中医养生馆星罗棋布。

该中医馆负责人谢亚苏介绍,他们就是通过中医诊所备案后成立的中医诊所。根据《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向当地卫生行政单位提交备案材料,主管部门收到备案材料后,只要材料齐全且符合备案要求,就可予以备案,并当场发放《中医诊所备案证》。

这样一来,中医馆最快当天便可开诊。而以往,开办一家中医诊所,仅仅行政审批则可能需要数月时间。

重庆市卫计委中医医政处工作人员介绍,《暂行办法》实施后,中医诊所从审批制迈入备案制。据介绍,中医诊所≠中医(综合)诊所、中西医结合诊所。中医(综合)诊所和中西医结合诊所仍实行行政审评制,而“纯”中医诊所执行《中医诊所基本标准》实行备案制。

按照新的流程,向当地卫生行政单位(中医药主管部门)提交资料,然后就可以当场进行核查,材料齐全且符合备案要求的当场发证,最快一天就能办理。不合格的5个工作日之内一次性告知,进行整改,再次备案。

从开办中医诊所的主体看,《暂行办法》规定:个人举办中医诊所的,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三年,或者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办中医诊所的,诊所主要负责人应当符合上述要求。与此前相比,执业时长由5年降低至3年,且增加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的个人。

“这样一来,备案制大大简化了办理中医诊所证照的流程。”谢亚苏认为,另一方面,准入门槛降低,对于很多技术独具特色、疗效显著的民间中医,备案制也有利于激励他们成立中医诊所。

中医馆遍地开花

人们对中医更认可、更青睐

来自重庆市卫计委数据显示,《暂行办法》实施以来,截至2018年7月底,全市备案中医诊所125家,全市中医类别诊所增至2259家。

中医馆遍地开花,今年35岁的何女士也感受到了这份火热。

何女士去年生二孩后,有一段时间经常头晕失眠,她开始关注中医,这才发现,自己身边的好多朋友、甚至很多年轻人,都是中医药的“粉丝”。

“小区妈妈群里的妈妈们对名中医如数家珍,也经常有人在群里问江北中医院儿科专家欧阳作理医生的坐诊时间。”何女士感觉,有着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医,其医疗保健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来自重庆一家名医馆的公开消息称,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名医馆拥有全国名中医以及重庆市名中医等专家40多位。今年,嘉州门店开业,6月的一天达到单日人次破200人。

在北滨路,80岁高龄的老中医刘灵仍在坐诊,他的诊室外早早排起了长队。

“早上8点开诊,一忙起来就要到下午三四点,有时候中午饭都来不及吃。”刘灵老先生告诉记者,他的病人不少是远道而来的,因此必须全部看完。

刘灵老先生说,他十七八岁学医,行医将近60年,从最开始5元的诊金,到后来30元、50元,再到如今几百元,诊金在变,人们对中医的接受度、认可度、青睐度也在变化。

“过去,多是生病了才来看病。”刘灵老先生说,而现在,比较明显的趋势是,治未病的多了,看中医的年轻人也多了。比如,有的女孩子气血不足,有的脸上长黄褐斑,她们就会找中医看看。还有男士爱长痘痘的、睡眠质量不高的,这些过去看起来并不是什么病,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医学“治未病”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QQ图片20180830065103_副本.png

大渡口松青路一家新开的中医馆。

带化验单看中医

中医、中西医结合多一种选择

陈女士今年60多岁,家住黄金堡,一次骨折后,她成为中医的“粉丝”。

“本来已经决定做手术了,亲戚推荐我试试中医。”陈女士说,去年她跖骨骨折,准备做手术打钢针进行固定,后来找到了刘灵老先生,通过手法复位,再包上膏药,骨折竟慢慢痊愈了。

刘灵认为,在疾病诊断上、急诊上,西医优势明显。而中医,也有自身的优势。中医讲究全方位调理,把人体当成一个整体,重点在肝肾,一个是肾气、一个是中气,再加上脾胃之气,人的气血“活”了,自然精气神也就有了。

在治疗方法上,中医的治疗方法或者中西医结合,给患者多了一种选择。中医在治疗方法上的多样性、效果显著性,尤其是中医的非药物疗法,都很好地发挥了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

28岁的曹文利告诉记者,她是带着医院的检查化验单来看中医的,从这个夏天开始看中医,来过四五次了。“看中医,我首先选择知名老中医。”而对于选择中医馆,曹文利则主要看中其特色和便利性,“比如免费熬药、快递等等,都很方便。”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注意到,如今不少中医馆都形成了多元化和特色化的营销特点,比如:免费熬药、快递、定制膏方、开展冬病夏治及三伏贴三九贴,已经成为中医馆的基础项目。还有的开设了特色专科,如中医美容科、中医儿科、慢病调理科、中医不孕不育科等。

对于中医馆而言,大医院退休下来的知名老中医无疑是“金字招牌”。而和普通中医馆相比,名医汇集的“名医馆”更受市民青睐,不少名老中医甚至是一号难求。

是机遇还是挑战?

开中医馆最重要是回归医疗本质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发现,2017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中医药发展的相关政策,重庆市卫计委也在积极推动中医医疗市场的发展。政策鼓励加上公众关注,民营中医机构正在形成一股热潮。

面对风口,将迎来机遇,还是挑战?

曾担任过重庆市中医院副院长、重庆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的老中医刘灵认为,中医诊所备案制将让更多传统中医项目发扬光大,市场的放开也会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中医诊所。过去,执业时长是5年,现在执业时长由5年降低至3年。此外,对于一些祖传秘方、偏方灵方的保护也有帮助。

“有了国家的大力扶植和发展,中医药产业迎来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重庆某中医馆负责人介绍,从过去5年重庆市中医诊疗人次占全市整体诊疗人次的比例来看,中医服务量增长明显。这一方面有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医医疗机构发挥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消费者对于中医药的认知也趋于理性,开始接受和认可中医。同时,各路资本也在竞相追逐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未来,中医馆行业市场空间仍非常大。

中医馆数量在增加。备案制或将吸引更多中医诊所进入市场,但这些中医诊所如何生存下去并获得良性发展?

一中医馆负责人认为,中医诊所市场或将面临洗牌。小型中医诊所运营困难,而大型中医诊所成本高昂。

他认为,中医药事业是健康产业,是需要怀揣爱心,用毕生的积累来从事的事业。因为,开中医馆最重要的一是好医生,二是好药,从业者除了要找准自身的定位,抓住政策机遇,利用中医的优势错位发展,特色经营,也需要政策、人才的支持。但更重要的,还是不忘初心,回归医疗本质。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顾小娟 实习生 高立吉 摄影 杨新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