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四艺之首,孔子的君子六艺之一。上溯伏曦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的制琴传说,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对于巴渝斫琴师唐伟星来说,制琴从来不是传说,是至今薪火相传的不朽文化。
△做好的古琴唐伟星都要仔细端详
一师一徒
我们听说,在南岸区南山深处,隐居着一山一户,一师一徒,一门心思继承着传统制琴技艺。
没假,说的正是唐伟星和他的徒弟。并且,他们制作的,是非常考验技术的古琴。
那间工作室,在距离南山抗战遗址博物馆近800米的小路尽头。那是一处民房改建的。
白墙黑瓦,入眼一片草树葱茏。屋内三间房,其中两间工作室。一间用作木工,一间用作上漆,一间设置书房,余下打通变成大厅。
△唐伟星的朋友们在他的工作室聚会
好客的主人唐伟星精神矍铄,身材健壮黝黑。但凡来客进门,便沏茶接客。他身后,可见沿墙高挂的十余张古琴。有蕉叶式、伏羲式、神农式、落霞式等,黑漆白弦。另有香茗一壶,木雕几处,立轴字画各安墙边。
能感觉得出,这家主人擅制琴,擅生活。
△唐伟星在工作室制作古琴
艺木兼善
唐伟星生于1958年,至今正好一甲子。
他生在木匠家庭,其父唐岐山是参与人民大礼堂修建的木工,师承重庆古琴名家王普生高徒刘双全。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唐伟星为了音乐爱好,开始自己动手制作乐器。从西洋小提琴、吉他,到中国古筝、扬琴,他都会做、会奏。
然而,古琴制作这一行,与别的行当大有不同。唐伟星有所研究,古琴作为文人雅士的知己良友,历来是世代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赏玩之物,用以述怀抒情、修身养性。故而,古琴不管是操弄之法还是制作之艺,都是极为高雅的。而制琴之家都是王侯士子,如唐代制“雷公琴”的四川雷氏,明代的潞王,都是制琴高门,这些都是显贵家庭。
△唐伟星做古琴要用到的部分工具
“古琴其实是这些文人士大夫的一个特别小众又高端的爱好。他们掌握制作工艺,委托技艺高超的木匠,按照典籍的记载来制作。”唐伟星说,所以,早前的古琴,一般由木匠上门兼职制作。他和父亲,也是兼职制琴起家的。直至2012年,唐伟星才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古琴制作中。
“从前的文人,通常不会从事工匠工作,而木工文化局限,所以部分古琴制作显得粗糙,这是时代的局限。”唐伟星说,如今他的手艺,糅合了古人经验,也融入了自身经验。
△制作古琴要求同时具备经验和手上功夫
泡三年阴三年
古琴制作,各朝有各朝的技法。传统的古琴制艺,大的步骤有选料、制板、挖腹试音、配件安装、刮灰上漆、上弦调音。古琴又是纤细而精贵的乐器,选材用料可以说又稀缺又昂贵。
唐伟星说,琴身的面板底板,最好用桐木和梓木。桐木木质轻松脆滑,对声音的振动和传导能发挥很好的作用。而梓木木质坚实细密,对声音能产生很好的反馈作用,也使琴体坚固而不易变形。选木应纹理顺直,无裂缝,无疤节且百年以上老木为上好的材料。
△唐伟星正在为新做的琴掏腹
木材的难得在于,桐木本身不适合用作家具栋梁,所以百年老料极为难找。而如果用新料,匠人为了能够使其发出好的音色,最好还要“泡三年阴三年”。
△唐伟星为古琴上漆
而古琴制作配件,包括护轸、承露、岳山、冠角、龙龈、龈托、雁足、轸子、轸池、琴徽、绒扣等;琴徽一般由玉、金、螺钿等制成,镶于琴面;雁足与琴轸的用料,主要包括象牙、玉、犀角、珐琅、牛角、牛骨、紫檀木、花梨木等等。
△唐伟星制作古琴要求精益求精
制琴如塑人
“每一张古琴都是不同的,不论是制作还是弹奏。”用唐伟星的话来说,古琴质感和音质三年一变的。
这种敏感的乐器,会随着制作过程推进而不断变化,也许一块普通的板材,一经上漆就会大有不同。在交付人手之后,因弹奏者的不同风格偏好、放置之所的温度湿度、弹奏的频率力度,都会给古琴带来不同的变化。甚至,早上弹和晚上弹,心情好弹和心情不好弹,它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唐伟星眼里,古琴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这是充满着机缘禅味的双向选择:主人选择古琴,古琴也选择主人。如有不合,就意味着明珠蒙尘。
在木板与漆料之间,在刨花与刻刀之间,唐伟星摸索出不少人生体会。他说,制作一张古琴,就是用木材、漆这些死物,创造出能体察人心的音乐精灵,就像塑造一个人一般。古琴与人的关系,可以是知己,也可以是灵魂伴侣。
△徒弟跟着唐老师学习为古琴调音
琴韵不绝
孔子杏坛授徒,除了修身治国的哲理,他还传授着古琴的技艺,是为君子六艺之“乐”。
唐伟星授徒,也坚守着传统师德,如师如父。他的入室弟子刘伟,是个如名字一般朴实的山东小伙子,2002年来到重庆,曾在四川美术学院学雕塑。
△徒弟上手制作时师傅在一边指导
△徒弟在身后认真的看着唐老师演示做古琴的步骤
刘伟除了跟着唐伟星学艺,还在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担任教职。
“师父真的是把我当儿子看待的。”在外人面前显得有些沉默的刘伟,在师父面前会露出单纯真挚的情感。“师父教会我很多东西,在我懈怠的时候也会严厉地训斥。师娘对我很好,在生活上很是照顾,比如洗衣做饭。”寥寥几句,向我们勾勒出这对严师慈母,对弟子的殷殷关爱。
除了教导弟子、传授衣钵,唐伟星还积极地面向社会推广古琴文化。他免费定期开展古琴文化讲座及古琴弹奏培训,还在自己的工作室开设古琴学习班。
但是,如今唐伟星的古琴事业也面临困境,那就是难以扩大。“古琴这个东西,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制作。”唐伟星一年只能制作出七八张琴,虽然价格不菲,但是用料成本也高,全职制作下,目前也无力扩大规模推广和传承。
对于未来,唐伟星有一个五年计划,他准备先注册琴房专属商标,再通过网络建立宣传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到2023年,争取能开展全国性古琴巡展……
他的古琴技艺今年被列入南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琴韵不绝。
△唐伟星在弹奏自己做的古琴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首席记者 李琅 实习生 陈散之 文 记者 钱波 视频/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