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湖北省建始县花坪拍到的非常珍贵、难得一见的‘变脸鸟’,学名叫颜色隐秘鸟,俗称‘九头鸟’。十几位摄影家,用了62天才拍到此视频。九头鸟至少可以变九种头脸,像极了川剧的绝活变脸。”
△变脸鸟不停”变脸“(视频截图)
这是近期微信群、朋友圈内常见的一条视频描述。视频中,一只立在枝头的小鸟,毛色算不上艳丽,但却在1分钟左右的视频里,数次变换头部的色彩,令人啧啧称奇。湖北建始距离重庆不远,重庆的观鸟爱好者有没有机会一饱眼福呢?记者一打听,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结果。
“分布极广”,除了会变脸还有“奇效”
为了搜索这只奇鸟的更多信息,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打开了微博输入“变脸鸟”,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竟然在多个国家以及国内各个省份都“拍到”了这种鸟。从广西隆安弄岗、福建某地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热带雨林以及印度,都有该鸟的“分布”。这不稀奇,令人诧异的是:这四处的“变脸鸟”都被配上了同一视频,无论来自广西还是印度,都是由“十几位摄影家,用了62天才拍到”。到了今年9月,“变脸鸟”的传播到了顶峰,这次现身的地点便是湖北建始了。
△同一段视频,被报道是在不同地方拍摄完成,让人一看就产生质疑
在各式各样的转发中,网友还给这只鸟在变脸之外赋予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比如“看到了会有好运”“川剧中的变脸就是从这种古老的湖北鸟类身上学来的”,甚至还有投资类的博主不忘借鸟喻人:“我们在投资时,一定要规避那些类似变脸鸟式的公司,投资者的亏损,往往是在这些公司上产生的。”
△投资类博主不忘借鸟喻人
记者追根溯源,最早能在微博上找到的视频,来自于今年3月23日,当时原作者将其称作“安娜蜂鸟”,没有添加太多的“鸡汤信息”,还相对靠谱。
有意思的是,在网络转发中,不少网友提及此鸟又名“颜色隐秘鸟”,似乎也正好描述其特点,然而《博物》杂志的官方微博在考据之后表示很无奈:“这鸟曾在微博红过,当时有人瞎掰,说叫‘烟色饮蜜鸟’ ,传到长辈群,五个字又抄错仨。”
鸟类专家:变色因为角度变换,原产北美
当记者把这条视频发给重庆观鸟会总干事张乔勇时,他马上发来了一篇科普文章,“有不少朋友都咨询我了,所以我就把这篇文章收藏了下来。”
张乔勇介绍,很多鸟的羽毛从特定的角度观察时,往往能看到鲜艳的金属颜色,而换个角度就不同了,这类羽毛上的颜色并不是由色素形成的,而是因为羽毛上羽小枝表面的一些独特的亚显微物理结构使入射光线发生散射、折射和多层干涉,从而产生具有金属感的虹彩光泽。而视频里这只“变脸鸟”不时把头转来转去、还频繁把头部的羽毛耸起再放平,呈现出了许多不同角度。
张乔勇告诉记者,视频内的鸟属于安氏蜂鸟,在北美很常见,“在自然环境下,不可能出现在重庆。”但重庆的鸟类爱好者如果想看“变色”也并非不可能,“因为这样的原理‘变色’的鸟类不少,比较常见的就像越冬的鸭子,不同种类、不同角度反射光线颜色也有差异,只是没视频里这只鸟那么明显。”
关于网传该鸟学名“烟色饮蜜鸟”,张乔勇也为记者科普了一些鸟类命名小常识,拉丁语的学名通常以二名法命名,在中文里,反映物种从属和形态特征的较多。像“烟色饮蜜鸟”这样既有形态特征又有行为特征的也不少见,例如重庆迁徙猛禽里常见的凤头蜂鹰,就是头部似凤、以蜂为食,可见网络中传讹的人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
重庆拍鸟者:见过,就是在网上……
那么,类似的传言有重庆的版本流传过吗?“有的话,我们早就去拍了。”记者联系了3位重庆的鸟类摄影爱好者,纷纷表示重庆近年生态变好,确有曾经少见的鸟类出现在镜头中,但这种鸟确实离重庆太远,跨过太平洋来到重庆并不现实。
“也就是这个月上旬,看到有摄友在微信圈里转发。”摄影爱好者张珊告诉记者,全国的摄鸟爱好者在网上都有交流、互通有无,如果有稀有品种现身某地,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收到消息的话,也会赶去拍摄。
“当时我就给湖北恩施(建始县属于恩施州)的摄友打过电话,但对方表示完全没听说,更何况,如果有如此庞大的鸟类摄友团队到当地采风,他们作为东道主也会有交流、接待,应该是‘张冠李戴’了。”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李卓然/文 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