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家乡叫“重庆”?你知道江洲是在重庆哪里吗?你能说出多少个以“门”命名的地名?
作为一名重庆人,如果你答不上来,那下面这本书就很适合你了。
金花帖子
翻开这本《重庆古城》,一封“金花帖子”赫然呈现在眼前:“xx年,贵府xxx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博古通今,特授予城市守护人,一同守护重庆文脉。专此特报!”
“金花帖子”是唐宋时期科举及第者的录取通知书,阅读这本书的读者需要签上年份和姓名,还要在之后的“城市守护人”宣言后签名,随后,就可以驰骋在3000年老重庆文化的海洋。
开启这本书首先是要试着完成几道小测试,例如“重庆城门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你能写下多少个城市关键词等”;接下来,《重庆古城》分为两个部分,先为读者普及有三千年历史的古城重庆及故事,随后浓墨重彩讲述重庆城门的轶事,通过4次大规模筑城、修17座“九开八闭”城门的原因,把古时重庆真实、立体地呈现在大家眼前。最后,还有“文物保护知多少”知识问答,考考读者对文物保护领域的了解。
大胆创新
这本书是谁做的?
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以下简称“志愿者服务总队”)发起人吴元兵(网名“冰锅”)介绍,这是他们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深圳爱佑基金会发起的“文物保护进课堂”活动的成果。《重庆古城》是第一期读物,即将走进重庆的小学3-6年级、初中1-2年级学生的课堂
“我们文物保护进课堂活动搞了几年了,但今年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以前,进课堂的老师都是队里的志愿者在客串,今年六月份专门招聘了近60位“科班出身”的老师来讲课,并就书中内容对他们进行了三个月的培训。
《重庆古城》的内容设计也有革新——以前,进课堂都是用简单的ppt等形式,这次,“像金花帖子和守护宣言,都能让孩子们有一种自豪感和进入感,大家一起守护城市文脉。”
书中,在每一个小节的文末,都会给小朋友布置一项任务,需要爸爸妈妈协同一起完成。有时候是去朝天门码头乘轮渡并贴上照片,有时候是根据东水门城墙的图片去寻找位置,还有时候是让孩子们画出“青狮白象锁大江”的卡通形象。在章末扫描书中二维码提交作品后,还能获得一份每月惊喜小礼品。
大咖“打call”
在《重庆古城》的扉页,你就能看到两位大咖来为读本、为重庆“打call”——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原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顾小捷,他希望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未来对重庆文保事业“更多参与,好好保护”。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勇则对孩子们寄语展望,“努力做一个有情趣,喜追寻,知敬畏,爱护和保护文物的小主人!”
书中还有不少内容是志愿者的作品,比如巴蜀中学教师吴树才为重庆十七门赋诗一首。书中的一幅手绘地图,作者就是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马开峰。
走进课堂
周彦林的儿子在为民学校上五年级,当儿子把读物带回家后,他陪着儿子一起阅读,也被吸引了。“以前只了解这个城市的片面,现在把主干道的老建筑更深入地了解了。每当儿子想去探索城市的时候,他就会说‘爸爸,我们约起周末挨到起把书上的每一个老建筑、步道,标上点一个个去找嘛’,我就会陪他去,这是我们亲子共同进步的时间。”
志愿者服务队队员陈小娟是一名文保志愿者,但陪同孩子看这本书之前,对重庆的历史文化还不是很了解,“看了之后增长了很多知识,江洲的位置、巴渝的由来等等知识都是看了书之后才了解的,对我们大人的知识扩充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9月底面世的《重庆古城》,即将走进天星桥中学、巴蜀中学、人和街小学等中小学的课堂。
谈起未来的计划,吴元兵说,接下来还将推出一系列的文物保护进课堂系列,涵盖“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文化、说不完的掌故文化、“重庆外滩”的开埠文化、千奇百怪的地名文化等等,让更多的重庆人了解重庆历史。此外,还在根据读本做教案,针对从小学到大学编辑不同的教案。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摄影 刘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