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日,由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和北碚区人民政府主办的“13个重庆人的金刚碑老村再生设计”活动正式启动,13位对嘉陵滨水作息原生形态有独特感知体验的重庆人,在金刚碑的残垣废墟上,按照他们所热爱的滨水而居的理想,重现13栋民居。
10月14日下午,参与“老村再生设计”的13位跨界设计师再聚金刚碑,对目前已成型的建筑方案进行分享交流。
“唤醒康熙”,13位设计师的古村再生计划
金刚碑古村最早兴起是因为煤。
彼时,因缙云山发现了煤,煤窑开采的煤炭用骡马驮至金刚碑,然后从这里用船运送各地到。到了清同治年间,金刚碑煤业兴旺,骡马成队,马房、栈房日渐增多,形成了一个销售转运煤炭的集镇。
300多年过去,这个在康熙年间兴起的古村逐渐没落,许多房屋坍塌湮灭,只余一片废墟。
这13位跨界设计师要做的,就是唤醒那个康熙年间的繁华村落,使之再生。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为了完成这个任务,13位设计师多次来到金刚碑古村进行考察,结合金刚碑的历史、生态、文态、业态,给出了多组设计方案,足以看出对“老村再生设计”的重视。
本次交流会上,设计师针对已有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激烈讨论,他们认为,老村再生,不仅是重庆岁月年轮的延续,更应该打造成一个快乐村庄。
因循老村生长规律,向历史和自然山水致敬
参与本次“老村再生设计”的13位跨界设计师,有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智亚,四川美院院长庞茂琨、副院长焦兴涛,也有影视动画学院院长周小波、副院长周宗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钢以及诗人李元胜等来自各界的艺术家。
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但他们却不约而同对金刚碑的历史和自然山水选择了“妥协”。
在设计师的设计方案中,“建筑给树让路”这一观点被反复提及,金刚碑的每一棵大树、每一块石板都被充分尊重,实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
例如重庆九街文化产业集团冉巍,以一颗生长在断壁残垣上的大树为主题,设计出了“废墟上的倔强”;
纬图景观设计创始合伙人李卉,将地块内的古树用砖层层保护,取名“绿蛋”……
对此,何智亚表示:“山溪、古树、石板路、小桥、流水构成了金刚碑的景观要素,映射出古村悠久的文化底蕴,只有服从区域文化、周边环境,才能让这里回归本来的样子。”
上游新闻记者 杨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