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泽林给村里人宣传交通法规。上游新闻记者 甘侠义 摄
在巴南区鱼洞街道百胜村,如果有哪个本地人的车在这里出了事故,赵泽林总是第一个知道。究其原因,有时是因为他在现场,即使不在现场,车主在发生事故后,第一个念头往往都是“问问赵老师”。
在这里,你问别人的电话不一定问得到,但你要是问赵泽林的电话,随便哪个村民都能告诉你。这位68岁的老人当了14年的义务交通宣传员,村头路口,挨家挨户,从蓬头稚子到耄耋老人,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听他念叨过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短则十多分钟,长则一个下午。各种交通常识和提醒夹杂在看似平常的“龙门阵”里,成了一种暖心接地气的叮咛。
寓教于闲谈,让人铭记于心
16日早晨6时30分,天刚蒙蒙亮,赵泽林准时“上班”了。上班的地点很近,出了家门,走到村头的公交招呼站,那里就是他的“常驻岗位”。
68岁的老赵个子不高、面容黝黑,行动有些迟缓。
“莫采访我嘛,我也不晓得该说些啥子。”赵泽林尝试着说普通话,没说两个字就放弃了,“实在太影响交流”。他说自己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可当说起交通法规之类的专业话题,其言语却像开了闸门的大水一样。
一大早,赵泽林已经站在村口招呼站附近。他一边与乘客打着招呼,一边引导进站公交车安全准确靠站,然后就开始了“工作”。说是工作,就是“开唠”,“听说昨天xxx发生的那个车祸没得,好吓人呦!”这么个开场白,一下子就把大家的神儿引了来,都不自觉地朝他靠了过来,听他开摆。一堂交通安全常识课就这么开始了。
听起来只是一场八卦,讲述者却很讲究叙事方式——老赵从事故结果、事故过程、事故原因逆向反推,从大家最关注、最发人深省的惨烈结果入手,最后分析事故原因,调动听众的神经去思考,最后让他们考虑:这样的错误我平时有没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样?从而达到让每个人铭记的效果。
事实证明,这个方式很奏效,一群听众听后纷纷叹气摇头,然后默不作声好一会。老赵知道,大家都在反思,反思的结果就是铭记于心,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寓教于闲谈,道化于自然,这无疑是教育宣传的最高境界。
月薪5000元聘他做顾问被婉拒
赵泽林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在交通部门工作,以前经常参加各种交通安全学习,因而了解了不少交通安全法规。
2004年从路政的相关部门退休后,他便走上了“交通义务劝导员”的岗位。之后有多家公司找到他,愿以每月5000元的薪水聘他做顾问,但都被他婉言拒绝了。
就这样,每天早晨6时许,老赵还是照例去“上班”,一转眼快14年了。
如今,赵泽林在百胜村一带义务当交通劝导员的事被传为佳话。有些家长将孩子送到车站后便离开,因为有老人在,他们都很放心。一位公交司机告诉记者,老人虽然只是一个义务交通劝导员,但大家都很信任他。
“交通安全知识可以在网上学,在电视上看,你这样天天跑不嫌累吗?真是多此一举。”面对别人的质疑,赵泽林说,他有自己的宣传方法,“不信去问问村民们,他们喜欢看电视宣传呢,还是听我讲交通法规?”老赵说,他了解农村老百姓的性格特征,更了解村民的性情。而且,他也能将交通法规和电视里放过的东西讲给人家听。
老赵翻出自己十几年来的手稿,其中普法的稿子占了一半多,他说:“我虽然文化不高,但特别喜欢写东西,有时一夜起来四五趟改稿子。”
因为老赵14年坚持做义务交通安全宣传员,百胜村周边的道路交通事故发案率降低了很多,已经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过道路死亡事故,这让他感觉十分值得。
坚持交通劝导只因为放心不下
在百胜村村民眼里,赵泽林老人就是活雷锋,热心的巴南好人。
“老人真的不容易,这种精神很难得。”老赵的热心得到了乘客们的尊重和赞许。有人说,他义务当交通劝导员,在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是个了不起的人。
百胜村村委会扬书记说,赵泽林老人义务当交通劝导员,心怀热忱、无私奉献、服务社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乘客的文明和自觉意识,投诉没了,乘车的麻烦事少了。“老人为规范乘车和车站交通秩序做出了贡献,我们很感谢他。”
“刚开始做这份工作的时候,不只是乘客不理解,还有一些司机也不理解,嘲讽我多管闲事。我也曾产生过放弃的念头,家人也劝不要再上公路劝导,但我还是放心不下。”每提及交通劝导,老赵总乐呵呵地说。
谈起未来,老人总觉得没啥可说的,“马上就70岁了,多活一天都是赚,所以不能浪费这些时光。”他觉得,不管别人怎么嘲讽,甚至争吵,只要身体能支持一天,他就要站在路边劝导一天,只要大家有需要,只要还能奉献,就一直为街坊邻居服务,为交通安全站到最后一刻。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景然 通讯员 袁启芳 摄影 甘侠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