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游新闻记者在“重庆海关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十六项工作举措”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重庆海关今日推出十六项工作举措,进一步支持重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下一步,重庆海关将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为契机,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实落细,不折不扣地惠及更多重庆企业,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类十六项举措 提效降费促发展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重庆海关此次推出的十六项措施中,主要涵盖五大领域内容:
一是再造通关流程,促进快捷验放,主要包括:大力推广“一体化”通关、持续压缩口岸整体通关时间实现7×24小时通关常态化、推动货物进出口“提前申报”等4项举措;
二是整合职能资源,实现高效监管,主要包括:推进跨部门联合检查作业、加大非侵入式查验比例、推广货物“先放后检”检验监管模式、实施生鲜蔬果产品“即到即放”作业等4项举措;
三是推进税证改革,促进管减简便主要包括: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实施货物“先放后税”税收征管模式、扩大税费电子支付适用范围等3项举措;
四是创新管理模式,提升运行质效,主要包括:实施“两仓”信息化监管、支持口岸监管区“场外场”建设等2项举措;
五是服务口岸高地,培育外贸动能,主要包括:实行企业年报“多报合一”、支持重庆进口商品分销体系建设、支持重庆智慧口岸建设等3项举措。
重庆海关监管通关处副处长张锦东说:“这十六项举措都紧贴重庆开放实际、企业发展需要,比如跨部门联合检查作业、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大宗资源性商品‘先放后检’、关税保证保险货物‘先放后税’、支持口岸监管区‘场外场’建设等都是具有突破性的举措。”
十六项支持举措 体现新海关新风貌
重庆海关副关长孙伟表示,这是今年海关机构改革以来新重庆海关面向社会推出的首批举措,它体现出新海关的四个鲜明特点,即:队伍更加壮大、职责更加宽广、监管更加有力、服务更加高效。
“在队伍建设方面,原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转隶海关后,重庆海关拥有更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业务能力,能够在依托“互联网+海关”一体化网上办事平台开展预约通关的基础上,为实现7×24小时通关常态化提供人力保障。职责方面,机构改革后,新重庆海关增加农副产品检验检疫等新职责,结合重庆开放实际,及时研究出台生鲜、蔬果‘即到即放’等举措,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农副产品检疫通关流程,让市民第一时间享受到更多更好的三文鱼、进口水果、蔬菜等进口农副产品。”
“在监管方面,我们部署以大型集装箱查验设备(H986)为代表的智能设备和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监管质效、压缩通关时间,增强企业通关获得感;推进监管设施设备共建、共享、共用,与边检部门在航空口岸实施进出境航空器一次性联合登临检查。”
最后,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是海关职责所在,此次推出的举措,通过推行‘提前申报’、‘先放后验’,支持企业自主选择境内运输方式,减少货物滞港时间和企业成本、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路、好办事、不添堵’做好我们的本质工作。”
上游新闻记者 吴黎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