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一线的干部杨骅倒下了,有人说他是用生命在兑现一个承诺。是的,这是对人民的承诺。
有这样一个掷地有声的承诺,在每个党员干部心头重若千钧-——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脱贫,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底线的目标,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中央有号召,党员有行动。为了这庄严的承诺,千万党员干部奔赴一线,走上了扶贫路,把承诺记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行动落实在一项一项具体工作中,无怨无悔、无私奉献。
在兑现承诺的征程上,有无数的党员干部在奋斗,甚至有些党员干部倒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杨骅就是其中的代表。
“杨骅来不及与同事道别,也没给亲人留下半句话语,但扶贫路上,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承诺。”这是一位同事对他的评价。杨骅,用生命兑现承诺,体现了他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平凡之中的伟大,最能激励人心。
兑现脱贫承诺,需要党员干部带着责任、带着感情,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把这项使命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带领困难群众披荆斩棘,彻底摆脱贫困。杨骅的事迹启示我们,脱贫干部要一心为民、埋头苦干,让群众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正在面对“最难啃的骨头”“最难攻的碉堡”,没有杨骅那种为民情怀,不能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脱贫攻坚的很多坎就过不去,很多山就越不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进入冲刺闯关的最后关头,越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杨骅“苦自己不苦群众”,把群众事当作自家事,尽忠尽责、尽心尽力,这种榜样的力量值得弘扬,应该植根在每个党员干部的内心深处。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既要讲感情责任,也要讲方法手段。像杨骅那样总是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手,在驻村扶贫工作中,拜群众为师,虚心向镇村干部和群众请教,把身子真正沉下去,与老百姓真正心连心,才会接地气,发现真问题。在富民产业发展上,杨骅能够闯出新路,让当地发展有奔头、群众有收益,就是因为找到好办法,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一个承诺,一生践行。让我们继续着杨骅未竟的事业,注入更深感情,投入更大勇气,拿出更多办法,去闯过脱贫攻坚路上的重重关隘。
重庆日报记者 俞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