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建成的洋人街,高峰时期有600余经营户,2015年高峰时间,一天游客量接近20万人次。
然而,洋人街的前世基本上是农田、荒地。
用地:原是几个生产队的“地盘”
△洋人街
作为南岸区2002年招商引资项目,2003年动工的洋人街,“大部分都是农田”。
洋人街项目的参与者,美心集团总裁助理杨孝永说。
当时设想的洋人街项目约3000亩,包括当时的涂山镇和鸡冠石镇两个镇。其中,具体有涂山镇范围内红星村的双河合作社、石岭合作社、新华合作社、大佛合作社;鸡冠石镇盘龙村的大山坡合作社、山王坡合作社,兴隆村的大沙合作社、团结合作社、兴龙合作社。“城市范围则包括南滨路四期的AB标段,以及弹子石街道、集翠村。”
由于种种原因,洋人街最终实际建成700余亩,也是今年内要搬迁完毕的项目。
探索:重庆最早的旅游地产项目
△洋人街
以做防盗门起家的美心集团,为何十几年前要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建洋人街。
“美心集团在门业进入良性发展的同时,各个行业开始多元发展。”杨孝永说,而房地产是美心集团的选择之一。“按照当时的模式,一般是修房子卖。”然而那时的洋人街地块,“就是几个生产队,公交车都很稀少,至少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才能到。”
如果单纯建房子,“房子卖不动。我们就以旅游介入,这也是重庆最早的旅游地产项目。”
杨孝永坦言,最初修建洋人街就是想通过旅游聚人气,实现可持续发展。“洋人街的整个发展过程,也可以说是地标性商业经营模式的探索。”
十几年的时间,没门票、没主题的洋人街,在高峰期有600多经营户。
雏形:乱吼一条街
△洋人街早期的“乱吼一条街”(资料图)
说起洋人街,看着洋人街成长起来的杨孝永的话一直停不下来,“我还是很激动,十几年的感情。”
是的,在杨孝永的记忆里,洋人街的兴建,也是大家边想边做起来的。
“最早就是乱吼一条街。”这条位于南滨路边上的木屋小街,“最早是用来让大家休闲、发泄的。我们在这里修了木屋,市民来这里喝茶晒太阳,唱卡拉OK。对着长江吼,也不影响别人。”
回想洋人街存在的这十几年,杨孝永说,洋人街的兴起,是团队“想起干啥子就做啥子,马上行动的优势。”
但由于缺乏总体规划,“造成了一些山寨的印象,这是我们的弊端,也是我们走过的弯路。”
上游新闻记者 罗薛梅 李晟 王倩 摄影 杨新宇 李化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