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素洁之静与熙攘之繁……
与千厮门大桥隔江相望的东水门大桥下方,屹立着一个历经六百年沧桑、阅尽人世间繁华的老城门——东水门。作为重庆古城17门中仅存的四门之一,它曾是过往南岸的主要渡口,是通往云贵的要津,各省来的客货船尤其是江南一带满载“苏货”的船多在东水门外停靠。这些苏货大量运来,使东水门内商贾云集,各种字号、货栈林立,是昔日重庆最繁荣的地方之一。
如今,门前的石阶在长年累月间被无数游客、路人的双脚踩踏,早已露出岁月的斑驳痕迹,次第凹凸不平的石梯和城墙,在暖阳下,越发显出历史感与立体感带来的魅力。
1902年的东水门门楼。
1912年的东水门。
盛极一时毁于民国
渝中区文管所资料显示,东水门作为重庆古城门“九开门”中位于正东的开门,是在明洪武初年建造。依山而建,与大江并行,朝东而开的城门,故名东水门,城门外,一坡长长的石梯坎直抵江边。城墙面临长江,孤峙江中,险厄天成,气势巍峨;城门上曾经的门楼非常壮观,二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梁架,正脊中塑有亮丽的宝瓶,房面飞檐,檐下四角支雕花撑拱。
历史上,东水门曾是过长江到重庆南岸区、去云贵的重要通道,是重庆明清时期作为繁华商埠的历史见证。当时到南岸的行人货物也多从东水门过江。而且,这里也是会馆集中区域,当时重庆城内有八大会馆,这里就集中了三所,即江南会馆、湖广会馆和广东会馆,盛极一时。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最终此门楼还是毁于民国。
如今的东水门老城门。
寿终正寝得以保留
1993年,在长滨路规划设计中,为修建连接长江、嘉陵江滨江路的东水门隧道和引桥,准备对东水门城门及城墙进行拆除。此事引起文物部门高度重视。
两年以后,当时的市文物委员会、市文物局以文件形式,向市政府专题报告了此事。相关部门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修改设计,避开东水门城门,隧道和引桥从古城墙上跨过。此项设计的调整,增加了拆迁费和建设费用约为1000万元,但东水门和部分老城墙得以保留了下来。
故事接着发展,2014年,市政府批准《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2017年,重庆中山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对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修缮、提档升级。在此次打造过程中,民俗文化与现代服务业全面结合,使老街成为集餐饮、民宿、非遗文化等多种业态的综合商业体。
如今的东水门老城门。
岁月沉淀述说历史
岁月沉淀,建筑、人、街道好多事物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深入骨髓的重庆精神。东水门老街在发展变化中散发着另一番魅力。
现存的东水门城门宽3.2米,高5米,厚6.7米,属石券顶城门洞。附近有200余米的石城墙一段,高约6米。为让东水门老街焕然一新,除了仿古建筑外,如今的老街引入了浪漫的樱花元素,通过种植上百株5-10年树龄的樱花树,将东水门百年老街打造成目前重庆城中心首个“樱花小镇”。
东水门老街。
东水门老街。
从东水门老街出来,可步行来到重庆最美的滨江公园——长约2.18公里、总面积约9.6万平方米的“朝储”段(朝天门至储奇门段)滨江公园,有着从长滨路至长江水立体生态景观。
如今,虽然古城门早已失去了原本的作用,但它们却是历史的见证,人们依旧来到这里乘凉休憩,在老街散步唠嗑。在重庆,正是有了这些素洁之静与熙攘之繁并存的地方,才给了爱上这座城市更多的理由。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