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沿着推动高质量发展思路指引,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是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有利于引领消费,梳理自主品牌消费信心。
2019年5月10日,我们将迎来第三个“中国品牌日”。
值此,上游新闻联合重庆市发改委,共同推出“中国品牌·重庆造”专题系列报道,挖掘和呈现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中的重庆行动与成效。
长安汽车。
提起来自重庆的知名品牌,或许无数人都会第一个想到长安汽车。这是一个历经百年风雨,从“制造”一路走向“创造”,更以358.35亿元的品牌价值雄踞行业前列,曾创下了无数个“第一”。
然而,这些“第一”背后与品牌转型提升、带来的消费改变又有些什么故事?
4月25日-26日,上游新闻记者走进了这家身处重庆,扬名全球的汽车制造企业,试图通过对“第一”的发掘,解析“长安汽车”品牌背后的价值。
国内第一辆“长江牌”吉普
“谈及长安历史,那还得从1862年创办的上海洋炮局说起。”4月25日,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先驱,上海洋炮局几经更名为金陵制造局后,于1937年从南京迁往重庆,并更名为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是当时国内最大兵工企业,为抗战提供了60%的武器弹药。
从造车的渊源来讲,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长安的上述机构,在1958年产出的“长江牌”46型吉普车,是第一辆产自国内的吉普车,并填补了当时中国汽车工业的空白。
回忆当年,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告诉上游新闻记者,1957年9月,长安按照美国CJ-5样车组织测绘设计,经过半年多的技术准备,四个月的试制,长达数月的超负荷工作,齐心协力共同研发,日夜兼程进行全方位对比,终于在1958年5月拿出第一辆样车。
“样车生产出来后,又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所以当年一共才完成38辆生产任务。”上述负责人表示,直到1963年,“长江牌”46型吉普车累计生产1390辆,其中绝大部分装备于解放军各大部队中。
1963年底,按照上级指示,长安将自己研制的这款车型图纸资料完全交付给筹建完毕的北京汽车制造厂,为北京吉普成为一代名车奠定了较高起点。
第一批微型汽车开启一个时代荣耀
说到汽车,有一词相信无数人至今都还在提及——面包车。而这个词,追溯其起源,源于长安汽车。上世纪80年代,长安开始跻身民用汽车领域,并以生产制造出中国第一批微型汽车,开启了一个时代的荣耀。
“当时,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就是缺重少轻,更谈不上微型汽车。”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1981年11月,长安决定研制微型汽车,在当时那种背景下,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对两辆铃木车进行逆向测绘。
1982年1月,工厂组织对样车进行测绘设计,在总结吸取50年代测绘“长江牌”46型吉普车经验基础上,在7月基本完成测绘,并编制出技术条件、试验规范、验收标准等各类技术文件。
当时没有扫描设备,技术人员就是用尺子一毫米一毫米地量,然后一笔一笔地画。据了解,测绘要求非常严格,上面写的字,除了签名外,必须用仿宋体。
长安造微车,是在不少人连发动机原理都不懂的情况下开始的。
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厂里专门聘请重庆大学等高校的教授授课,并把技术人员外派培训,还有搞不懂的,大家就自己找书研究。那时候,大家都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开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微型汽车。
加班加点、日夜兼程,长安人对各个零件逐渐摸透了……
1982年下半年,进入抠样阶段。1983年9月工厂自制的第一台发动机点火成功,10月第一辆样车总装完成,月底共装出10辆样车。其中两辆还送到北京,当时的兵器工业部领导欣慰地称赞道,“你们不简单啊,硬是把车给造出来了,这是长安人的骄傲,更是中国兵器工业的自豪。”
1984年1月,工厂对发动机等总成进行了台架试验,并抽出两台样车进行了3万公里路试。试验结果表明,样车性能基本达到和接近日本样车水平。为了进一步考核设计、试制质量,紧接着又完成了31辆车的试制,经重庆车辆监理所试用检验,得到肯定。与此同时,参加微车生产配套的各厂,全面展开了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能力的建设。
1984年11月15日,长安第一批微型汽车剪彩出厂,标志着中国汽车微车时代的开始。仅当年,就生产了723辆,投放市场后引得好评如潮。
千里奔袭 无人驾驶创下全球第一
智能车辆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2016年4月12日至4月17日,长安的无人驾驶汽车创下多项全球第一。
从重庆出发,途径西安、郑州,最终到达北京,全程近2000公里。通过此次全方位、长距离的路跑测试,长安汽车成为了中国首个实现长距离无人驾驶的汽车企业,并成为全球第一家长距离且车速最高的无人驾驶的整车企业。
在此次长距离的测试中,长安无人驾驶测试车辆通过前视摄像头、前视雷达、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及诸多智能尖端科技实现停走型自适应巡航、自动沿着单车道进行自动驾驶、高速公路交通拥堵辅助。
同时,该汽车还可以在驾驶员提出请求或确认后主动更换车道,实现超车换道。此外,无人驾驶车辆还可实现主动识别高速路旁限速标志和解除限速标志等功能。
长安汽车此前已在周边高速公路上进行大量测试,超过了2000公里,但是,中国交通状况非常复杂,通过此次重庆到北京的实际道路测试,不仅是对以上三级自动驾驶的主要功能和技术进行真实道路测试,更是为后续工程开发和性能匹配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通过在无人驾驶方面超前完成技术研发,长安汽车实现了在睿骋和CS75的量产车型上搭载全景辅助系统、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等科技配置。其中,并线辅助与全景辅助系统还做到了中国品牌首发;全速自适应巡航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前防撞预警系统、自动泊车辅助系统即将(2016年)在睿骋、 CS75、逸动、CS35等车型正式量产,并达到智能化一级水平。长安汽车将率先达到高度无人驾驶标准,并实现部分量产任务。
按照长安汽车2025智能汽车技术发展规划,2015年要形成400余人的智能化技术专业研发团队,2020年要达到1000人规模。现阶段,长安汽车已经完成智能化研发所需设备、基础建设和试验场地的方案和投资规划确定,计划到2020年将累计投入50亿元,开展智能化汽车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
研发实力连续10年位居行业第一
35年的汽车市场经验,让长安成为了在产品质量、用户数量和研发实力均有着深厚积淀的汽车品牌。
目前,企业已形成长安汽车、AB汽车(中高端品牌)、欧尚汽车和凯程汽车四个独立品牌,以及长安铃木、长安福特、江铃控股、长安马自达、长安标致雪铁龙等合作、合资品牌。
拥有全球15个基地,35个整车及发动机工厂,10个重点海外市场。产品销往全球41个国家,8700余家销售服务网点拥有近12万名专业服务人员,整个长安系中国品牌用户累计已突破1700万。
“长安汽车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当中,并在重庆、北京、河北、合肥、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和美国底特律建立起各有侧重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研发实力来看,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17-2018年评价结果中,长安汽车以96.4分位列全国第三、行业第一,研发实力连续5届10年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一。2017年11月,长安汽车入选2017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成为唯一一家入选的汽车企业。
未来,长安还将努力成为世界一流汽车企业。
到2020年实现销量400万辆,市场占有率12.7%。其中自主品牌246万辆,实现中国品牌规模国内第一,全球前十二;新能源车型销量35万辆,进入行业第一梯队的目标。
上游新闻记者 刘翰书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