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即将于本月26日~31日在重庆隆重举办,44个国家698名参赛选手将在此切磋技艺。今(13)日,记者从大赛组委会获悉,重庆将有一支少数民族队伍带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技艺亮相大会,向世界展示最炫巴渝民族风。此外,对于吃货小伙伴来说,本次大赛也是一次一饱口福的良机,重庆小面、涪陵榨菜等特色美食都能在现场品尝到。
“西兰卡普”领衔巴渝民族风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重庆市已经有全部56个民族。千百年来,这些民族的文明在巴渝大地上生根、发芽、传承,涌现出数不清的民族瑰宝。”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透露,大赛期间,土家族的“西兰卡普”织锦和苗族的刺绣都会亮相展出。
据了解,作为重庆市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土家族拥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织锦,叫做“西兰卡普”。在土家语中,“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以标示这项工艺中所包含的土家族民族特点。
本次大赛将展出的“西兰卡普”织锦拥有悠远的历史。这项古老的技艺经历了由土著先民的原始编织到现代土家织锦的漫长历史演变过程,凝聚着土家人民代代相传的智慧与匠心。本次大赛邀请到了土家族姑娘们在现场展示“西兰卡普”织锦技艺,用最简单却最独特的民族风征服八方来客。
近距离观赏“穿在身上的史书”
除了土家族以外,重庆最多的少数民族便是苗族。提到苗族,人们往往第一时间就能想到苗族美丽的传统服饰,点缀在苗族姑娘们衣裙上的精致刺绣,便是苗绣。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苗绣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同时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更是被人们当作苗族女性文化的象征。据悉,苗家姑娘在出嫁前,都要亲手为自己绣作一套嫁妆,从绣作到完成一般要三至五年。
工作人员介绍,苗族服饰又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可折射出苗族的历史和变迁过程,具有极高的文化品味。重庆的彭水和酉阳,有着各具特色的苗绣。
“彭水和酉阳,各自传承着两种苗绣风格,相同的是它们都代表着苗家人民的勤劳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工作人员介绍,彭水刺绣有数纱绣、平绣、破绣等十余种刺绣技法。而酉阳苗绣多以红、绿色为主,辅以其他色彩鲜丽的丝线,最大的特点就是花纹稠密、富丽堂皇。
直击正宗重庆小面制作全过程
记者还了解到,“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不仅是一场全球技能挑战赛,更是一场技能美食盛宴。市民除了一饱眼福之外,还能在大赛现场品尝到好吃又霸道的技能美食。本次大赛,重庆“巴渝工匠”将带来享誉国际、重庆正宗的技能美食,在S2馆展出。
工作人员介绍,S2馆展区设置了火锅、小面、茶艺、烘焙、调酒、咖啡等技能体验项目,让大家一边品尝技能美食,一变感受技能魅力。作为重庆特色美食的名片,小面及小面制作的相关技能绝活也将在本次大赛展示。
“要做出一碗正宗的重庆小面,这里面蕴含着多重技术活。比如和面、揉面、扯面、炼红油、做杂酱、调味等等。”工作人员表示,要做出劲道细腻的面条、辣而不燥的红油辣子、酱香浓郁的臊子,看到的是手上功夫。
“重庆宝贝”涪陵榨菜重磅亮相
除了小面外,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过的“重庆宝贝”涪陵榨菜也会在本次大赛上亮相。
工作人员介绍,涪陵榨菜制作工艺是重庆市涪陵区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涪陵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涪陵祖祖辈辈老工艺人的精湛技艺,创造出了这一奇特的传统饮食。”
据了解,涪陵榨菜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是享誉世界的美食瑰宝。早在清代的文字中就有关于涪陵榨菜的记载,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2008年,国家将其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采摘青菜头、选菜开始,十二道传统工艺,每一道都有讲究,一吨鲜菜历经穿串、晾菜、下架、腌制、修剪、淘洗、拌料、装坛、封口等多道工序之后只能出产70多公斤成品榨菜。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