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新华社丨向西,拥抱更美好的未来:台商“西进”的重庆观察
06-05 09:14:20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消息,作为最早到重庆投资的台商之一,李文勋至今记得1989年初到重庆时的情景:市区出租车不多,只有两座跨江大桥,交通物流不便,除一些老厂矿外没什么像样的企业,产品配套能力落后……

30年间,大陆西部地区迅速崛起,台商“西进”大潮也乘势而起,重庆已发展成为台资企业在大陆西部聚集的重镇,3万余名台商台胞在此安居乐业,将深沉的感情倾注在“第二故乡”。

图为重庆夜景。 新华社记者王全超 摄

如今,重庆台商融入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享广阔发展机遇,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助推着重庆及西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西部机遇吸引台商聚集重庆

30年前,李文勋决定投资130万美元在重庆建一座热水器厂。30年后,李文勋创办的百吉集团已从一个小热水器厂成长为年产值超过3亿元人民币的制造企业。

百吉集团的发展历程,见证着大陆西部地区的崛起。

图为重庆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台湾百吉集团董事长李文勋。新华社记者李爱斌 摄

如今,重庆已从封闭落后的内陆老工业城市,成长为国际物流体系四通八达、产业商贸繁荣发展的中心城市,被赋予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重要定位。

“西部崛起的巨大机遇,是台商选择重庆的重要原因之一。”重庆市台办副主任刘建南说,2007年前后,重庆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台湾英业达、广达等十大电子厂商和上下游企业陆续落户重庆,并带动重庆台商台胞数量爆发式增长。

目前,重庆已成为大陆西部台资企业数量和投资总额最多的省市之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重庆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725家,累计合同台资282.96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62.33亿美元。

多位台商表示,除广阔的发展机遇、便捷的交通、良好的区位优势外,“交心”是他们选择重庆的重要原因。

“重庆敞开怀抱,欢迎我们来投资。当地领导经常主动询问企业是否有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这份诚意让我坚定地选择重庆。”展旺塑胶(重庆)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辉炎回忆,当初为确保企业顺利投产,当地政府安排专人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帮助租赁厂房、发布招工信息,并解决台籍员工就医、子女就学等难题。

去年8月,为落实“惠台31条措施”,重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重庆58条惠台措施”,涵盖渝台经济交流合作、社会文化交流合作、台胞在渝就业创业和居住生活等方面。

“在心理上,重庆台商认为台湾人和重庆人的身份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人不是外人,台商台胞在重庆也能享受同等待遇。”李文勋说。

重庆台商将深沉的感情倾注在“第二故乡”。在渝台商专门成立重庆台商儿童暨家庭扶助专项基金,对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孩子给予救助,目前已救助近百名重庆儿童;每年季节性血荒来临时,台胞们都会走上街头开展献血活动,传递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大爱。

融入重庆共享“一带一路”机遇

凌晨时分,重庆团结村站,一列中欧班列缓缓驶出站台,搭载着重庆恒旸绿科技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驶向1万余公里外的德国杜伊斯堡。

图为重庆发出的中欧班列。新华社记者李爱斌 摄

重庆恒旸绿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2017年落户重庆的台资企业,从事半导体设备、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海外客户分布在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

“通过中欧班列经陆路直达欧洲,比海运节约一个多月,对于注重效率的科技型企业至关重要。”公司技术部总监李衍霖说,重庆等大陆西部地区不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要素成本优势,而且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地区。

如今,广大台商充分意识到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并积极参与、融入其中,希望共享发展红利。

作为跨境电商平台“台湾直购网”的创始人,44岁的台商何玉玲依托互联网,让凤梨、芒果、牛樟芝、木质工艺品等台湾特产直接对接大陆消费者,并已将商品卖到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何玉玲原本是一位保险业职业经理人,“一带一路”倡议为她带来创业机遇。何玉玲打开一张地图,以重庆为一个起点,中欧班列向西横贯亚欧大陆,中新互联互通“陆海新通道”向南直达东南亚国家,长江黄金水道向东直接出海。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大的构想,沿线国家和地区有很多商机。”她指着地图说,企业可借助重庆便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向西拓展中亚、欧洲市场,向南辐射东南亚市场,将为企业拓展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李文勋说,台湾岛内市场空间有限,而大陆西部地区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更让西部地区从对外开放的“末梢”成为“前沿”,台商“西进”可以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转型升级助推西部高质量发展

与老一辈台商主要从事传统加工制造业不同,科技型、成长型、创新型企业成为新一轮台商“西进”的主力,在共享大陆发展红利的同时,也对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图为重庆台企生产流水线。新华社记者赵小帅 摄

坐落于渝西小城璧山的台商工业园,已聚集80多家台资企业。“近几年到璧山投资的台资企业,正从传统加工制造业转向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为主导。”璧山区区委副书记、区长秦文敏说,越来越多的台企将生产线和研发部门都转移到璧山,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准备在璧山投资建厂的台企,拟投资2亿元人民币,主要从事等离子领域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它是台湾最大的常压等离子设备生产制造商之一。

“重庆不但有政策优惠,高端人才也开始聚集。”馗鼎科技副总经理陈彦政说,璧山将成为企业的一个基础研究中心,通过与政府和学术机构的合作,企业研发进度将不断加快。

不仅如此,依托大数据、智能化技术,从事传统制造业的台资企业,也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

作为全球第二大笔记本电脑电池制造企业,重庆西胜电子科技公司2018年共生产2300万件笔记本电脑电池模组,产量超过全球的十分之一。在厂区内,一台台机器人摇头晃脑,往来穿梭,有的抓起零部件,准确安装在相应位置,有的举着焊枪对准点位实施焊接……

图为台资企业重庆西胜电子科技公司员工在生产笔记本电脑电池。新华社记者石龙洪 摄

“自动化率已接近50%,以前需要100人的生产线,现在只需要10人值守。”公司总经理庄子明说,大部分零件由机器人一次安装、焊接完成,不但精度更高,还将大幅节约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老一辈台商见证了大陆西部的崛起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步伐,而新一轮的台商‘西进’,既获得自身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助推重庆等西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将成为两岸之间的新桥梁,为两岸深度融合发展做出新贡献。”刘建南说。

新华社记者赵丹平 赵宇飞 石龙洪 伍鲲鹏

原标题:向西,拥抱更美好的未来——台商“西进”的重庆观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