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这个村子30多年前不少人还不大会说话 是他让“愚人村”摘了帽
06-25 16:57:4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重庆城口县仓房村下,涓涓流水,读书声声声入耳,陈申福把自己几十年的光景洒在这里,给大山深处的孩子点亮了一条通往山外的路,告知他们人生更多的可能。新华网 李相博 摄

上世纪80年代的仓房村,九成以上的村民是文盲,不少人因为长期无人交流,竟不大会说话,“愚人村”的名字不胫而走。1984年,作为村里的第一个高中生,25岁的陈申福在打了几年散工后,成为仓房小学唯一的一名老师,这一待就是35年。已经60岁的陈申福,在本周即将走完他的教师生涯,开始退休生活。35年来,他最自豪的,便是教了300多个学生,培养出12个大学生,把当地“愚人村”的帽子摘掉了。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陈申福所处的城口县龙田乡仓房村,地处秦巴山区,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其中一个。如今的仓房小学,位于两山峡谷山脚处,得益于爱心企业的捐赠,于2017年建成。学校两边山上有两个村子,仓房村与四湾村,这两个村的学生,基本都就读于仓房小学。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在陈申福看来,学校的条件已经大为改观,原先在山上,由于办学条件有限,一间老木屋就是一所学校。陈申福35年的教学生涯,也见证了农村教育的巨大变化。作为学校唯一的老师,陈申福包揽了所有科目的教学。仓房村小学目前有5个学生,四个上幼儿园,一个上小学。陈申福每天要准备两份教案,以便于在课堂上分开授课。再过几天就要期末考试了,陈申福来迎来了教师生涯的倒计时。即便如此,陈申福依然兢兢业业,认真站好最后一班岗。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学校的孩子,大多数爸妈都外出打工,平日里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虽然每天早上八点才上课,但由于山路遥远,学生们基本五点就得起床洗漱,吃早饭,走上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新华网 李相博 摄

每天早上,陈申福都会站在站在学校门口,等着孩子。到了点还没看到学生,陈申福便会不时抬头看看眼前的山坡,只有看到孩子的身影穿过林荫之间,才会放下悬着的心。这种担心,源于20年前的一次意外。1998年新学期开学后不久,陈申福结束家访回家途中,在趟水过溪时遇上了突发的洪水,一下便被冲开4米远,若不是拉住一棵树,后果不堪设想。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除了路途上的担心,陈申福更为惦记的是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最担心的还是学生跟打工的父母去外地,经常各处辗转,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会很耽误学业。”陈申福说道。新华网 李相博 摄

35年里,陈申福并非没有想过放弃,毕竟太不容易了。刚教书那会,工资低,陈申福上完课,走了两小时山路回到家后,得赶紧把学生作业改了,教案备了。弄完教学的事情,陈申福才开始干农活喂猪。到了放假的时候,还得上山割生漆、采中药。这样,陈申福才能勉强凑齐家用。新华网 李相博 摄

2000年前后,陈申福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原本勉强收支平衡的陈申福,到了这时,不得不考虑另谋出路。得知消息的村干部,学生家长都劝陈申福继续留下,“这么偏僻的地方,外头好老师肯定不得来的。”陈申福也回想起教过的学生,心里深处更是不舍,“假若真走了,村里的教学又要回到原点。村里孩子的教育,好不容易才有点起色的……”新华网 李相博 摄

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后,陈申福和妻子商量,最后决定自己留下来继续教书,妻子则远赴广东,进工厂打工。即便如此,为了让自己两个儿子顺利完成学业,每到开学之际,陈申福仍不得不借钱才能凑齐学杂费。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城口山多,条件艰苦,村民们对教育并不重视。有时,陈申福看到学生没来上课,会打电话询问,多半都是家长把孩子带出去一同打工去了。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拖欠学费时常都有,陈申福却从没让一个学生因为拖欠学费而辍学,给学生垫学费也是常有的事情。“学生来了,我就得让他们能够好好读书”,陈申福说道。新华网 李相博 摄

自从有了爱心午餐和新校舍,孩子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挨饿。每天中午,都有新鲜的饭菜可以吃。以往条件艰苦,老师学生们早上六点不到吃过早饭后,便得等到下午放学回到家后才能吃上饭,不仅饿得慌,还影响长个子。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如今,新修的学校,不仅有干净敞亮的食堂,还有可口的饭菜。对于家境一般的学生,每天的午餐都值得期待。为这所学校付出的不止是陈申福,还有他的妻子。当年为了支持陈申福教学外出打工,如今,有时陈申福忙不过来,妻子也会主动帮助买菜做饭,保证学生们到点能有可口的饭菜。新华网 李相博 摄

由于路途遥远,学校每天到了两点半就下课,好让学生们在天黑前能够到家。陈申福也会把孩子们一一送出校门,目送孩子们上山。新华网 李相博 摄

两座山,两个村,几代人,因一个老师,摘掉了“愚人”的这顶帽子,改变了当地孩子们的面貌,照亮了他们走出大山的路。陈申福35年的付出,很难说能够改变每个学生的人生,重要的是,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能够看到更好的选择。在我们身边,总有人愿意无条件的付出,陈申福就是这其中的一个。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原标题:【城市相册】“愚人村”的摘帽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