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近日,垃圾分类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而“你是什么垃圾?”也成为了上海人每天都要面临的灵魂拷问。不少网友表示,已经被垃圾分类“逼疯”。这件号称“最难推广的小事”,到底有多难?
小龙虾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都是猪骨头,大棒骨为什么是干垃圾?……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上海正式迈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时代。
在上海,常见的生活垃圾需按四类投放,“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其中,干湿垃圾的区分,把不少人逼到了崩溃的边缘。有网友总结佩奇分类法,“是干是湿,让猪试吃”,还有网友自创上海滩版垃圾分类歌。
不仅垃圾分类要动脑筋,扔垃圾也没了以往的“自由”。条例明确,要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在一些小区,垃圾投放时间,被定在了早7点到9点和晚6点到8点两个时间段。虽然与上班时间错开,但对于“996”的上班族来说,还是有人觉得不太方便。
乱扔垃圾,后果怎样?按照上海的规定,如果个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仅7月1号,上海的执法部门就开出了623张整改单。如此较真、碰硬的阵仗,也在网上引发热议,网友直呼,倒错了垃圾,好贵!
垃圾分类,让上海市民如临大考。其他省市的围观群众,恐怕也轻松不起来。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垃圾分类举措,未来将向全国推广,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46个城市中,就包括了重庆。
据了解,目前,重庆已在主城23个街道试点垃圾分类。按照计划,今年主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覆盖到43个街镇358个社区。
对比上海的垃圾分类标准,不少市民注意到,重庆并没有区分干湿垃圾,而是分为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四类。不过,专业人士介绍,易腐垃圾其实就是湿垃圾,而其他垃圾对应着干垃圾,只是名称不同,本质上是一样的。
在重庆,四色垃圾桶已在不少小区“就位”并“上岗”。那垃圾分类知识,市民们又掌握了多少?在垃圾分类试点社区,第1眼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居民,结果得分都比较高。
而在尚未纳入试点的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则不怎么样。还有不少居民,对能否做好垃圾分类也满怀担忧。
垃圾分类好不好?答案没悬念。可垃圾分类难不难?却没那么好回答。难点在哪?怎么才能把好事做好?上海又能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借鉴?
垃圾分类,是不是分得越细越好?上海实施强制分类的第一天,就有网友晒出了教科书级别的垃圾分类照片,表现出“跟垃圾死磕到底”的精神。不过,也有很多人不理解,垃圾为什么非要这么分?!
重庆大学环境工程系副主任王小铭告诉第1眼记者,由于垃圾的处理方式不同,后端的处理设施和处理方法之间需要匹配,并不是为了分得细而分得细。而垃圾分类重在习惯养成,但培养习惯,不能只靠宣传引导,还得有制度的“硬核”保障,而这也是上海的探索,最值得借鉴的地方。
重庆大学环境工程系副主任王小铭认为,上海在制度上和法规上有了明确规定,能够让居民、督导和政府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明确自身的责任和定位。同时,也让居民能够持续做这个事情,而不是凭着一种新鲜感,三分钟热度后又回到以往“一包丢”的状态。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谭琴 杨汶霖 张骏凯
原标题:垃圾分类逼疯上海人?@重庆人 不想崩溃就戳这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