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革命纪念馆
“红岩的奉献驱散了白色的恐怖,红岩的精神点燃了胜利的明灯。”7月1日,“新中国70年,镇馆之宝70件”文物和档案故事网上征集活动全国摄制组走进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总裁语录创办人徐应旺被眼前的各种历史珍藏品以及“狱中八条”背后的故事深深震撼。
达人团坐下来听“狱中八条”
△达人听“狱中八条”背后的故事
“很难得,我们大家从全国各地来到红岩革命纪念馆坐下来听这些革命先辈的故事,非常感动。”和徐应旺同样来到这里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达人们,他们通过红岩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刘帅,也了解到了“狱中八条”背后的故事。
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的300多名革命志士遇难,烈士们在牺牲前留下饱含血和泪的最后嘱托,通过脱险的同志向党组织递交。这份《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的第七部分“狱中意见”,后来被提炼成“狱中八条”。
“比学生时代听课更认真,讲到有些情节让我紧张不已。”来自抖音的达人张辉映在听到罗广斌1948年被捕到罗广斌成功地虎口脱险的经历,深受感动。当年的脱险志士追记整理同志们在狱中的讨论和总结,最终写成了《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并予上报。
摄影组用镜头记录珍贵藏品
“仅就现在可以看到的部分藏品和旧建筑,已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当时地下斗争、监狱斗争的艰难历程、大破坏带来的惨痛教训和烈士们的崇高精神风貌。”参加这次活动的摄影组团队被纪念馆内几个“镇馆之宝”以及曾经的旧建筑所震撼,用他们的镜头和角度将这些画面保存下来。
最吸引摄影组的一件“镇馆之宝”是一台新华日报的印刷机,这一台印刷机当时是由社长潘梓年从一家小报印刷厂购买来的,《新华日报》发行的9年1个月又18天、共3231期,它一直担负着《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繁重的印刷任务,至今这台印刷机仍能使用。重庆解放时,军管会在清查监狱时发现了这台印刷机,后来一直由重庆市计划委员会印刷厂使用,1985年,该厂将这台印刷机移交给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随后,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新华日报印刷机
一名摄影师表示:“当我来到这里,我就想用镜头把所有看到的都记录下来,这里的每一样藏品都是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凝聚着红岩英烈的忠诚和初心,发人深思,促人深省。”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