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收藏的留真相馆纸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见习记者吴黎帆 摄
华龙网消息,在重庆江北建新西路87号,有一家照相馆,老板名叫周勇,是一位60后的大叔,他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也是一名马拉松爱好者;还是重庆嘉陵江上的冬泳人;亦是一位公益志愿者;他还对老重庆摄影相历史如数家珍;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传承了传统拍照的衣钵,已经坚守了20年……记者找到了周勇,听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周勇在留真相馆当学徒用过的相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见习记者吴黎帆 摄
留真相馆的学徒 用物件记录那段难忘的历史
走进周勇的照相馆就仿佛打开了老重庆记忆的闸门,墙上的老底片、胶片照和一些早已成为历史的各类相机和摄影物件记录了那个年代重庆摄影历史的点点滴滴。周勇说:“我固守着传统和手艺,还比较热衷收藏老物件,我的相馆一直坚持独特的怀旧风格,我想让冰冷的旧物,讲出新的故事,给大家聊聊老重庆的龙门阵。”
周勇说:“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我爸是重庆百年老店留真照相馆的师傅。这是一家比上海王开资格更老的老字号店。百年前,有一广东番禺青年黄少怀独具慧眼,他选择了在重庆开照相馆来赚第一桶金。1919年初夏,黄少怀从上海返回重庆,是年夏末秋初,留真相馆在重庆开业。”对于留真相馆的印象,周勇表示,据他父亲描述,黄少怀什么都要亲自把关,检查出不合格的照片立即撕毁重来。在留真相馆开创初期他常去上海、广州等地参观学习聘用优秀技师充实。凡来相馆的应聘者试用三天,未录用者发放一定费用补助。在黄少怀那里当学徒压力很大。留真相馆讲质量讲服务态度,至今给不少重庆人留下深刻印象。
周勇自己拍摄的老照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见习记者吴黎帆 摄
用镜头记录老重庆犄角旮旯的“琐事”
周勇说:“照相既是技术也是艺术,在当时的重庆,照相业人才辈出,涌出不少状元级人物。如作色专家赵公良、候干仁(当时没有彩色相只有在黑白照片上进行人工油彩上色)、花点大王(填补底片相纸受潮或灰尘留下的斑点)曾建龙。那时底片讲究修板,这是门硬功夫,耗时又耗眼力。千秋照相馆的老板候志澄,在底片上给一位相貌平平的女士修出一个酒窝,使之印出相片后变为美女,轰动整个照相业和淑女界。”
“我想现在从50后到80后,可能都去留真相馆照过相吧!或登记照、毕业照、结婚照、全家合影……只是如今这百年老店留真相馆,也在摧枯拉朽,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中摇摇欲坠,有人不仅感叹,可惜了!而有人却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新老交替,这很正常!”“我平时没事就喜欢和摄影圈的一帮老伙计出去拍照,重庆犄角旮旯的地方我基本上都去过,最早的18梯、洪崖洞、朝天门、解放碑等地方我这里都有老照片,这些‘琐事’是重庆发展的见证,也是我最珍贵的记忆。”
周勇拍摄的底片、胶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见习记者吴黎帆 摄
为了情怀 坚守经营传统相馆20年
说到自己的照相馆,周勇颇为感慨:“我从小就酷爱摄影,很小就在父亲工作的照相馆里跑进跑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能说出点照相的术语了,父亲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带着我和照相馆一同成长。那时我比同龄小孩更容易接受摄影。入行后我认真学习技术,尽量做到精益求精,90年代后,我下海经商,从此自己开了照相馆,老板和员工的工作一人挑。这一干就是20个年头……我这里的顾客都是回头客和老街坊,有的人拍照是次要的,主要是想来玩玩我收藏的老相机,喝点小酒,聊下天。”周勇表示,20世纪以后,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电子产品日新月异。随着经济增长和科学技术的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黑白照片转化成彩色照片,相机变成了手机,胶片相机变成了数码相机……“传统照相馆在各方面的冲击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曾经以照相馆工作为傲,以胶片相纸为生计的人们,各自寻找自己的谋生职业,而固执地守候这一传统手艺的,很多都是一半是生活,一半是情怀。”
周勇使用过的老相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见习记者吴黎帆 摄
“老周!我来取孙子的照片,要过一道胶哦!”记者正在和周勇交谈之际,一位老婆婆火急火燎地走了进来。“她是我10多年的粉丝,用照片来记录孙子的成长,每一张照片的背后这位婆婆都要写上备注,她希望用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孙子的喜爱。”
华龙网见习记者 吴黎帆
原标题:视频丨回忆杀!老相机、老照片、跟着老照相师傅体味老重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