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探访重庆遗嘱库:立完遗嘱后,很多老人还会给子女写下“幸福留言”
08-02 07:21:45 来源:华龙网

华龙网消息,最终,刘桂华还是把房产留给了女儿,并在遗嘱里特地声明“该财产仅为xx所有,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当了一辈子护士的刘桂华完成了最后一个步骤,一身轻松地走出遗嘱库的大门,“现在就算是死也放心了。”

刘桂华身后,一位来自江苏的老人拦住准备下班的工作人员不肯走:“帮帮我吧,我要把房子留给儿子。”因为年纪大手抖,写字不符合标准,他花了一整天练习。

咨询、登记、领证……人们进进出出,有老姐妹相携而来,有外孙扶着外婆,也有老爷爷带着再婚妻子。离开时,有人满脸沉重,有人浑身轻松,有人笑,也有人红着眼眶。

死亡,终将是每个生命的终点。面对死亡的态度,决定了我们怎样活好这一生。遗嘱,是面对死亡的一种态度。

1.jpg

市民办理好的遗嘱证。记者 尹建红 摄

01

有人避讳,有人接受

如果不是提前联系好,可能会很难找到中华遗嘱库的踪影。它藏在中山三路背街小巷的一栋写字楼里。

这里有快捷酒店、小餐馆、小超市,却寻不到关于遗嘱库的指向。写字楼大厅的楼层导引处写着“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字样,走上9楼,才在一个角落看到中华遗嘱库重庆分库的牌子。

尽可能地不在公众场所惹人注目,这很像中国人对待生死的态度——含蓄、避讳。

中华遗嘱库是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于2013年共同发起主办的公益项目,2013年在北京成立了第一个登记中心,2017年11月成立重庆分库。

宋燕群是重庆分库的主管,令她记忆犹新的是,重庆分库刚成立时,她和同事一起到街上发传单。一位阿姨以为是寻常的小广告,顺手接过,看到“遗嘱”二字,竟大惊失色,立刻跳了起来,躲得远远的。当时宋燕群颇觉尴尬,心头很不是滋味。

但很快她便发现,虽然在公开场合不受待见,却仍有不少人寻上门来。有人通过报纸报道寻来,有人通过网上了解,还有人四处打听,通过亲朋好友引荐而来。

来的人都很急,恨不得马上就能办好。“现在能办不?”“最快多久领证?”“能办加急吗?”

遗憾的是,因为流程严格,办一份遗嘱登记至少需要三四个小时。这还是在立遗嘱人身体条件好的情况下。

“一般来说,每天能办4-7位。现在预约已经排到了九月。”精神评估师刘念曾在中华遗嘱库北京总部待过几个月。北京排队的人更多,已经排到明年,一个登记中心不能满足需求,目前第二登记中心也已开放。

相比北上广等地,中华遗嘱库重庆分库成立较晚,截至2018年底已登记1793份遗嘱。

中华遗嘱库为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公益服务,据统计,2018年全国立遗嘱人平均年龄为71.26岁,而重庆地区立遗嘱人群以60周岁到70周岁之间为主,呈年轻化趋势。

立遗嘱也并非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80后、90后开始立遗嘱,微信、支付宝等虚拟财产也进入了继承的遗产范围。

宋燕群自己就是一名90后,她早早立好了遗嘱,起因是目睹了一场车祸。“我的财产只有一张银行卡,留给我侄女。我主要是预防意外,反正以后结婚生子了,还可以改嘛。”

2.jpg

市民在填写遗嘱登记表。记者 尹建红 摄

02

立好遗嘱,并非易事

遗嘱库一开门,75岁的刘桂华就带着女儿和外孙女来了。

“我要做些啥?”

“阿姨,请您先来做个人脸识别。”工作人员孙露露引导她面向摄像头。

像刘桂华一样,大部分人对怎么立遗嘱一无所知。

目前主流的遗嘱形式有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三种。中华遗嘱库做的便是自书遗嘱。为保证遗嘱的法律效力,流程很严格。

首先是遗嘱咨询,详细了解立遗嘱人的意愿。了解意愿后,工作人员在已有20多套遗嘱范本的基础上,为老人起草一份符合法律规定又语句严谨的个性化遗嘱,让老人确认。

自书遗嘱,顾名思义需要自己书写。

生成遗嘱草稿后,工作人员拿出一份有空白处需填写的遗嘱,请立遗嘱人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现场抄写。需要抄写的部分,一般两三百字即可。

但就算是两三百字,有时也是老人们迈不过的“拦路虎”。

有人文化程度不高,频频写错,错字不多的话还可以涂抹修改按指印,多的话则要重新写一遍。

另一边,一位江苏来的老爷爷,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想把老家的房产留给在重庆上班的儿子。从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他在这里坐了整整一天,因为手抖得太厉害无法书写,最终未能如愿。

刘桂华年轻时念过护校,文化水平相对较高,身体条件也不错,饶是如此,抄写完毕也出了一身汗。

抄写完成后,还不算大功告成。立遗嘱人还需要进行精神评估,确认其精神状态具备认知能力。精神评估通过后,再通过录音录像、指纹、扫描、存档等方式对遗嘱进行登记。一套程序下来,往往需要少则三四个小时,多则六七个小时。体力稍差的老人都吃不消。

一边登记,刘桂华一边向工作人员打听:“我有个老同事,有5套房产,他瘫痪了,老伴也坐轮椅,不能来你们这,你们可以上门服务吗?”

孙露露说,因为登记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软件,暂时不提供上门服务。

在孙露露看来,有必要让更多人知道及早立遗嘱的重要性:“等到身体条件不允许的时候,就晚了。”

中华遗嘱库采取预约制,立遗嘱人可以前往登记中心现场预约,也可以在预约点进行预约。目前,重庆分库在鹅岭和一些福寿园设有预约点,此外还可以通过微信预约。一般来说,预约后三个月左右可办理登记。

03

房子,还是房子

从目前立下的遗嘱来看,99%以上有关房产。不仅是重庆,这在全国都很普遍。

“我就想把房子留给外孙女,老头子比我先走,这也是他的遗愿。”刘桂华反复问孙露露,“就写留给她,可不可以?”

孙露露不得不提醒她:“阿姨,留给您的外孙女,其实风险是很大的。她还太小,离成年还有十几年,这段时间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其实留给您的女儿是最妥当的。”

“留给女儿我不放心呀。”刘桂华叹气。

刘桂华的女儿陈璐在一旁哭笑不得。她明白母亲的一片苦心,无非是担心她的丈夫。

陈璐是二婚,现在的丈夫比她小7岁,家庭条件较差,在农村还有两个兄弟。“其实,我俩感情很好。”陈璐悄悄说,当年结婚的时候,家里人反对,丈夫在全家人面前立了字据,自愿放弃女方家所有财产分配。“平常他对老人都挺好的,包括我爸当年住院,都是他跑前跑后,忙个不停。就是脾气差了点,说话直,惹我妈不高兴。”

刘桂华却不同意女儿的说法:“有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你心太软,我死之后,房子很可能就被他哄去了。”

“我妈脾气也不好,有一次因为管孩子有分歧,她拿起椅子就往我老公头上砸。可我妈就我一个女儿,我能不支持她吗?”陈璐也开始跟人吐槽起了母亲。

尽管母女二人争得面红耳赤,但最终,刘桂华还是把房产留给了女儿,并在遗嘱里特地声明“该财产仅为xx所有,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

宋燕群介绍,目前在重庆乃至全国登记的案例中,绝大多数老人在立遗嘱时都会选择防儿媳女婿条款。

甚至还有防儿子的。刘桂华办理手续的时候,74岁的陈国美拄着拐杖来了。她的诉求很简单:“两套房产只留给孙女,不给儿子。”

陈国美在大坪土生土长,这两套房子养活了一家人,也给她的人生带来了无尽的悲剧。

或许是因生活无忧,陈国美的两个儿子不仅没上过一天班,还走上了歧途。小儿子因为吸毒很早就过世了,大儿子因贩毒坐过牢。孙女16岁,是大儿子的前妻所生。大儿子近来交了个女友,硬搬进了她家。用陈国美的话说是“成天睡觉,啥事不做,还要打人。喏——”她指着右手大拇指上的一处淤青,“上个月还咬了我。”

说起儿子,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语气平静,似乎已麻木,唯一让她情绪起伏的是孙女:“儿子是靠不住了,我怕等我一死,钱就被他女朋友骗走了,希望孙女能过得宽裕一些。”

而未成年的孙女是否会因为轻易获得这些房产而不思进取,重蹈儿子们的覆辙?陈国美不愿多想。

“婆婆,‘容’字上面是宝盖头……”简单的一个“容”字,陈国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才写清楚。短短几行字,花了她近1个小时,因为错字太多,前后换了三张纸。写完起身,陈国美打了个趔趄。

立完遗嘱的陈国美仍忧心忡忡。按照法律规定,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遗产由其监护人代管,“我的身体越来越差,还有心脏病,真怕等不到她18岁……”

3.jpg

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记者 尹建红 摄

04

情感的天平向谁倾斜

也有遗嘱立好了又来更改的。宋燕群记得很清楚,一个阿姨有两个女儿,原本立遗嘱的时候把房产给了大女儿,但立完遗嘱后,感觉大女儿对自己明显冷淡了,于是又来改遗嘱,留给二女儿。

已经办好手续,前来领证的周伟阳说,她的遗产留给远在美国的侄女。“老伴走了,我没有子女,侄女跟我最亲。”

74岁的王可决定将两套房子和一张存折留给54岁的再婚妻子江燕。王可身体还很硬朗,但他觉得,自己肯定会比妻子走得早。“儿子跟我关系不好。她没子女,我不想在我死后她受苦,所以提前写遗嘱。”当然,他对儿子也并非全无感情,还有一套未写进遗嘱的房子,准备留给儿子。

谁对自己好,遗产就留给谁,这是刘念的总结。在北京时,她见过有人把价值千万的房产留给保姆。其实老人的精神需求很重要,尤其是晚年,谁给老人更多陪伴和慰藉,老人情感的天平就自然向谁倾斜。“还有更离奇的,有单身女性想将70万财产留给自己的狗,但因继承主体必须是人而被拒绝。”刘念说。

据刘念观察,重庆老人立遗嘱还有个特点,选择夫妻之间互相继承的比较多。今年2月,中华遗嘱库重庆分库首例生效遗嘱就是这种情况——丁婆婆和老伴结婚几十年来一直恩爱,立遗嘱时,两人相约财产先由对方继承,等对方过世后再由后辈继承。

“虽然遗嘱内容我都知道,但是看着这份由他亲笔写的遗嘱,我感觉特别亲切,仿佛他还没走,还跟我们在一起。”提取遗嘱时,丁婆婆感慨不已。

4.jpg

存放市民“幸福留言”的幸福慢递邮筒。记者 尹建红 摄

05

爱,是最珍贵的遗产

如果说遗嘱容易让人想到冰冷的死亡,一旁绿色的幸福慢递邮筒和厚厚的幸福留言册,则留下了许多闪着泪光的瞬间。

立完遗嘱后,很多老人会写下给子女的幸福留言,投进这个“邮筒”。不同于遗嘱里严谨理性的条款,幸福留言里更多的是真情流露。

5.jpg

市民留下的“幸福留言”。记者 尹建红 摄

有写给女儿的:“在妈妈晚年,你带妈妈自助游历了国内国外很多地方,收获了无数美好的回忆……下辈子我们再做一家人。”

“你从小聪明,说话早,喜欢音乐,节奏好,但是比较胆小,奶奶时时鼓励你,要勇敢……”这是一位奶奶给孙子的勉励。

还有写给好姐妹的:“我们曾失散34年杳无音信,最后终于在重庆相见……我们的老公都去世了,但我们彼此关照、扶持,希望你幸福……”

健康、幸福、勇敢、坚强、友爱……幸福留言中,这些字眼频频出现,字里行间都是不舍与满满的祝福。很多卡片上字迹斑驳,已被眼泪模糊。

宋燕群、刘念和孙露露都见过,很多人写着写着就泪流满面,还有人将卡片带回家去,写了一个月。

采访期间,陆续有十多位老人前来领取了遗嘱证。怀揣着遗嘱证的老人们大部分很平静,有的甚至笑得很开怀。立遗嘱这件事,让他们更近地面对死亡,审视自己的内心,并过好当下的人生。

“心里踏实了。”领完证,打扮时髦的周伟阳匆匆离去,她赶着去上老年大学。

(应受访者要求,除工作人员外,文中均为化名)

华龙网首席记者 佘振芳 记者 邱小雅 尹建红

原标题:四分半|黑白遗嘱 爱恨人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