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的姚景海抚摸着大哥姚景山烈士的墓碑
“大哥,我们来看你了!”8月9日上午,重庆合川区三汇康佳烈士陵园里,71岁的姚景海从背包里拿出一瓶黑龙江产小烧酒,静静地放在了哥哥姚景山的墓碑前。和这瓶酒一起带来的还有家乡的水果,以及一盒从老家黑龙江省桦南县金沙乡卫东村捧来的黑土。
这对名字里带有“山”和“海”的亲兄弟,也终于在56年之后,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相逢”。
56年前从军,“山海”相别
“当初和大哥分别的那一幕,我至今都记忆犹新。”在姚景海的印象里,卫东村的冬天,是放眼望不到边的皑皑白雪,以及大哥姚景山渐行渐远的背影。
1963年冬,18岁的姚景山应征入伍,小三岁的弟弟姚景海跟着村里的民兵队长、大队书记,坐着马车翻过大山走了12里路,将大哥送到了公社。在那里,大哥换上了帅气的军大衣,胸前佩戴了一朵大红花,和其他战友一起坐上了县里派来的汽车,踏上了当兵之路。
“好好照顾父亲,我过几年就回来了!”姚景山挥挥手向姚景海告别。可是这一别,却是“山”与“海”的永隔。
前几年,姚景山每个月都会给家里写一封信。在信中,姚景海知道大哥先去了黑龙江西北部的加格达奇,做了三年的工程兵。随后跟随部队又来到了当时的四川省合川县(现重庆市合川区),修筑襄渝铁路。
襄渝铁路,东起湖北襄阳(原襄樊),西至重庆。1968年4月开始修建,1979年12月全线建成运营。先后有8个师以及隶属铁道兵141个三线学兵连、2个独立团投入到铁路建设。他们在深山荒林中,硬生生开辟出一条连接鄂、陕、川、渝三省一市的交通大动脉。
姚景山所在的解放军8712部队,负责的是三汇坝站沿线的建设工作。时常在信中说有空就回家探亲的姚景山,因为施工任务紧,始终未能如愿。
前线牺牲,“山海”永别
△姚景山烈士亲属参加祭扫活动
1969年5月的一天,在公社开了一天农机车的姚景海回到家中,看到了大哥的行李和衣服,以及放在桌子上的奖状和照片。
“大哥?大哥你回来了?”姚景海兴奋地喊了两声,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父亲也不在家中,姚景海渐渐不安的起来。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心头。
几个小时后,父亲从公社回到家中,满是悲痛,声音也有些颤抖。这时姚景海才知道,远在合川修铁路的大哥,在挖掘隧洞的过程中,被石头砸中,不幸牺牲。
县里派来了工作人员,要跟父亲去合川为大哥料理后事。留守家乡的姚景海心中悲痛不已。由于一直没有去过合川,随着父亲的离世,姚景海早已无从得知大哥安眠于合川何处。数十年里,姚景海总是想去重庆找一找大哥,但黑龙江桦南与重庆合川相隔数千公里,加上生活的困顿,阻隔了他寻找大哥的脚步。
这些年,交通虽然越来越便利,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姚景海已经很难再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寻找大哥了。
“我甚至会去想,也许我这辈子也见不到大哥了。因为我根本都不知道,大哥他具体在哪里。”
多方寻觅,“山海”相“见”
今年6月底,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市开展“英烈精神归故里”活动,为烈士寻找亲人,为亲人寻找烈士,让英烈故乡、亲人了解英烈先进事迹和精神。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收集整理了一批烈士寻亲名单,详细记录了烈士的姓名、籍贯、部队番号、安葬地点、烈士生平等信息。
“前不久朋友给我说,重庆合川有个姚景山烈士,可能就是我的大伯。”姚景海的儿子姚风友说。
姚风友得知情况后,立即与父亲进行了核实。最终,姚景海确认,远在合川铁道兵重庆烈士陵园的姚景山烈士,正是自己的大哥。
在儿子和儿媳陪同下,姚景海终于在8月9日上午来到了三汇康佳烈士陵园。这个陵园安葬着为建设襄渝铁路牺牲的解放军8712部队17位铁道兵烈士。由于历史原因,这17位铁道兵烈士,有不少从来没有亲属来祭扫过。
在蝉鸣声的映衬下,姚景海拾级而上,额头上渗出不少汗水,终于来到了大哥姚景山的墓碑前。
家乡的黑土、小烧酒……姚景海在大哥的墓前寄托着哀思。白色的碑面上,刻着“姚景山烈士之墓”几个红色大字,上面记录着他于1969年5月9日因公牺牲。墓碑的后面,是一个圆形的水泥墓冢,姚景山的遗体,长眠于此。
“大哥,我们来看你了。”56年之后,姚景山抚摸着墓碑上大哥的名字。在跨越了56年,3400多公里的时空阻隔后,71岁的老人终于有机会说出这句话,赴了兄弟之约。
已为24名烈士找到亲人
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今年7月10日,该局开展“英烈精神归故里”公益活动,为第一批90名安葬在重庆市辖区内有明确籍贯且尚未联系上亲属的烈士,寻找亲人。其中就包括三汇康佳烈士陵园内的10多名烈士。
短短一个月,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已找到24名烈士的亲属,其中11人安葬在合川区,7人安葬在潼南区,2人安葬在綦江区,巴南区、南岸区、永川区、璧山县各1人。
截至目前,已有5名烈士的亲属来到重庆祭扫。
△参加祭扫活动的烈士亲属为其他安眠于此的烈士献花
8月9日,在三汇康佳烈士陵园举行的祭扫活动中,四川雅安籍烈士骆开兴的亲属也来到了现场。据他的哥哥骆开文介绍,骆开兴17岁当兵,1970年19岁时在施工过程中牺牲。消息传回去后,父亲和骆开文来到弟弟所在部队,参加了葬礼。后来,由于家庭贫困、烈士墓迁葬等原因,骆开兴的家人再也没能成行。如今得知消息后,一家人特意来到合川,为弟弟带来家乡的泥土和特产……
骆开兴烈士生前和家人合影照片(前排左一)
△75岁的骆开文带着三弟骆开兴烈士的老照片来到祭扫现场
为四川宝兴籍烈士冉纪康寻找亲属的消息,也同样通过网络达成。81岁的大姐杨银芬得知三弟安葬在三汇康佳烈士陵园后,不顾舟车劳顿,与6位亲属从宝兴来到合川参加8月9日的祭扫活动。
杨银芬的家人告诉记者,得知弟弟的消息,老人说什么都一定要来。当看到弟弟的墓碑时,老人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冉纪康烈士的亲属
将编写重庆市烈士英名录
“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张邦平说。
除了有序组织烈士亲属来渝祭扫外,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将在春节、清明、11.27、9.30烈士纪念日等传统和法定纪念日,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核清底数、完善信息的基础上,还要集合各方力量,组织编写出版《重庆市烈士英名录》,建成完整的烈士信息数据库,让英烈名垂千古。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梓涵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