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巴渝微信公众号消息,
青石小巷
楼台错落
庭院深深
花木繁茂
阳光斑驳
倒影出古镇的沧桑岁月
这座建于清朝初期的小镇,位于古老巴国和蜀国的分界线上,因猴溪、凫溪环绕,故取名“双江”。镇周翠竹丛生,古榕荫翳;两泓碧流穿行其间,石桥、流水、古道、人家,宛如一幅水墨丹青。
重庆潼南双江镇有着近400年历史,是“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全市首个家风教育主题展馆——重庆市家风教育基地,便坐落于此。溪水潺潺,阳光刚好,空气中和着花草的香气,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探家风馆的究竟。
家风馆建于革命先驱杨闇公旧居旁,杨氏家风是展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氏家风>
20世纪上半叶,潼南区双江古镇的杨淮清一族,非常注重家庭家教,多个子女走上革命道路,其家族 “清白传家”家风更是广为人知。
杨氏先祖、东汉太尉杨震是东汉时期有名的清官,曾被誉为“关西孔子”。他任东莱太守时,其举荐的昌邑县令王密在深夜怀揣10斤黄金来到其住处,以感谢老师的知遇之恩,便说:“我所以深夜前来,就是怕被人知道,而现在夜深了,没有人看见,也没有人知道,是不会传出去的。”杨震听后,怒斥道:“凡事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四知拒金”的故事从此千古流传,双江杨氏后人深受杨震“遗清白于子孙,不亦厚乎”的家风影响。杨姓堂联“四知传家永;三公世泽长” 更是表明了杨氏家族千百年来, “四知”传家,清白做人,珍惜祖先荣誉的优良家风传承。
走进杨氏故居,仿佛穿越历史,置身百年前的时光。堂屋正上方“清白传家”的匾额高悬,正堂壁两侧挂有“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 心田留半亩子种孙耕”楹联,字字珠玑,充满着对后世子孙的真诚勉励和深情关怀。
写有杨氏家规的板壁分列两侧,内容涉及要尊敬父母、分辨是非、勤俭节约、当官为民谋利、为民为国担当等方面。
斑驳沧桑的木刻、木雕随处可见。无论是木刻木雕,还是楹联匾额,杨氏都以象征“清正”“高洁”的意象作为装饰。
屋脊上的“鹿鹤同春”的图案寓意家和万事兴
豆腐格窗棱方形孔洞代表了处处正直之意,荷叶、莲花体现其清白遗风
“风散窗户静,月圆松竹深”表现出笃行致远的情趣
提到杨氏家风,就不得不提杨淮清老人。杨淮清是杨闇公、杨尚昆的父亲,他十分注重对子女的培养,特意将花厅设为私塾,让子女们在这里接受心智的启蒙。
“力能及,要自理;自己事,靠自己。要勤俭,会料理;吃穿用,莫攀比……” 杨淮清自编三字经通过回顾奋斗成长的家史,让儿女从小懂得读书学习的道理。他告诫子女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想发财就做生意,要读书做官就不要想发财,要有自己的立场和人生抱负。这些教育为杨氏子女今后的人生设立了一些不能突破的道德底线。
杨淮清思想开明,有追求国家振兴、民族富强的爱国情怀。为筹集经费、支持革命,他舍小家,顾大家,不惜典卖家产、散尽千金。这对于杨家儿女从小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影响至深。
成都娘娘庙街24号、重庆二府衙街70号
杨淮清把双江、成都、重庆的家作为共产党的联络站,双江邮政局大院,即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成立地;成都娘娘庙街24号,是“中国青年共产党”诞生地;重庆二府衙街70号,成为第一届中共重庆地委驻地。山城、蓉城都有杨淮清一家为实现家国梦前赴后继的身影。
在民主革命时期,杨家就走出了6位共产党员,无一不是受到祖辈求新变革、开明进步的家风影响。其中,杨闇公 “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和“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浩然正气尤为震撼人心。
展馆精选了8位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家风故事。
革命先辈 优良家风>
让我们一起重温历史,感受革命前辈们涵养的优良传统,汲取管党治党的精神力量。
刘伯承:勤能补拙 俭以养廉
在刘伯承写给子女们的信中,谈到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廉洁的品行,要靠平时俭朴的生活养成。”刘伯承和家人生活都非常俭朴。他的衣服经常是袖口磨破,领口洗得发白,妻子汪荣华的穿着也十分朴素。孩子们小时候,衣服往往是老大穿了给老二,老二穿了给老三。刘伯承的电话间里,贴着一张汪荣华写的“告示”:“儿女们,电话是党和国家供你爸爸办公的,你们私事不许用这些电话。假公济私的作风不许带到我们家里来。”他告诫子女:“我这里没有什么私人财产好继承,你们也不能靠着爸爸这块牌子生活,你们要自强自立。”
聂荣臻:清廉勤俭持家 敦实厚道待人
聂荣臻元帅一生既耿直又忠厚。他严于律己,不管是对人对事,都讲党的原则,绝不搞人情交易。他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对人要诚恳厚道,讲信义。”“要懂得如何尊重别人,诚恳待人。只有待人以诚,人家才能与你以诚相见。”他还说,“要善于与人共事,不要什么事都以自己想法为标准而去与别人相争,最好采取‘和为贵’的态度,互谅互让,互相尊重。”
聂荣臻对家人的用车有着严格的规定,他不准家里人随便用公家的车。其夫人张瑞华每天一大早就赶公共汽车到中组部上班。有次乘车时,太拥挤了,张瑞华被挤下来摔在马路边,额头肿了一个包。尽管如此,张瑞华仍然坚持乘公共汽车上班。她认为:“聂荣臻的车,不该我们坐。我们坐上了,心里也不踏实。”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杨氏家风如同丝丝春雨,悄然无声的影响着双江小镇的人们。立家训、树家规在当地已蔚然成风。
家风润万家>
一碗凉粉传家风
潼南凉粉数双江“陈凉粉”最具特色,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制作历史。因其味道鲜美深受群众和游客喜爱,被授予“中华名小吃”的称号。
“陈凉粉”已传承六代,现任传承人陈刚及家人仍坚守着祖辈流传下来的手工制作工艺。
“陈凉粉”在原料及制作上十分讲究。“豌豆一定用优质大白豌豆,海椒要选二荆条,油须用本地产压榨的菜籽油,不是这三样味儿就变了!”
白豌豆经井水浸泡过后,磨制成浆,用祖传工艺制成凉粉,切丝入盘,配以蒜泥、榨菜末、花生末等,泼上红彤彤的辣椒油,撒上碧绿的葱花,便可享用潼南这一特色美食。
睦邻友好、诚信经营,绝不掺假,这正是陈氏后人对“人格无价诚可贵 事业有成信当先”家风的最好传承。
作为家风馆的延伸展览,家风主题公园展出了最美家训、经典家风故事、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让游客在休闲游览同时,切实感受到家风文化的熏陶。
来源:风正巴渝 廉洁潼南
原标题:巴渝风 | 重庆首个家风馆里的那些家事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