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人朱汀在老挝首都万象投建的工业园区。
老挝国家消防总公司位于老挝首都万象的办公楼。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2018年8月8日,老挝公安部与老挝亿金集团举行老挝国家消防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重庆商人朱汀在老挝首都万象投建的工业园区。
老挝公安部官员调研重庆商人朱汀(中)投资的老挝国家消防总公司。
重庆日报消息,雨季的风拂过湄公河冲积平原,空气中夹杂着闷热潮湿的气息。
沿着老挝13号公路,向万象西北方向开车约50公里,热带雨林中成片的占芭花(老挝国花)娇艳欲滴。
一片崭新的厂房,掩映在花丛中。这里是老挝亿金集团新建的工业园。该集团大股东之一,是来自重庆的企业家朱汀。9月21日,朱汀在工业园接待了重庆日报记者和来自重庆的另一位企业家——合川金威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苟炳尧。
3个月内,苟炳尧两次来老挝。前一次敲定项目,这一次,他要详细安排车间里生产线的布置,并物色和培训当地工人。
最快两个月内,首批防火门将从这里下线。
机遇 老挝消防产业正兴起
协同 抱团出海,共同打造产业园
对包括老挝在内的整个东南亚市场,重庆企业并不陌生。
上世纪90年代末,重庆“摩帮”大举进军东南亚,几年内即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在比邻老挝的越南,重庆摩托市场份额一度高达80%,被誉为中国商品出口的传奇。
这一次做防火门,朱汀和苟炳尧他们,打的什么“算盘”?
原来,不久前,亿金集团和老挝公安部合资成立了老挝国家消防总公司。国家消防总公司获得了老挝消防器材、消防施工、消防检测、消防验收及人员培训45年独家经营权。
“独揽”老挝一个产业,朱汀是怎么做到的?
3年前,一直在老挝做钢结构建筑的朱汀,意外发现老挝正在制定消防方面相关法规。所有建筑都将强制性进行消防改造,但该国并无消防设施设备的生产能力。
瞄准商机,朱汀直接找到老挝公安部。老挝公安部正在同来自日本、韩国的企业接洽,而在同日韩企业的竟争中,朱汀发现自己并不占优势。
朱汀开始寻找对策。他发现,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的消防产品,技术标准较高,很多指标并不符合老挝国情。中国产品技术标准更接地气,性价比也远高于发达国家。
带着这样的理由,朱汀多次拜访老挝公安部。此后,他又分批次带领老挝公安部官员来到中国,参观了重庆、湖南和福建等省市的消防产品制造企业,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给对方增强信心。最终,双方签订授权协议。
拿到一手好牌,该怎么打?重庆摩帮各自为阵,血拼价格直至退出整个东南亚市场的教训,朱汀记忆犹新。邀约一批企业,抱团出海,以上下游协同之势,共同打造一个消防产业园,成为不二选择。2000万美元投出去,数百亩的厂区和3万平方米厂房,拔地而起。
除了苟炳尧的防火门项目,朱汀目前招揽来的另一个项目,是各类型灭火器。预计今年末建成投产,全部达产后,每年能生产100万支灭火器。等到防火门和灭火器项目成为“样板”后,朱汀将再回重庆及其他几个消防产业集中的省市,通过招商投资推介会,招揽组织中国企业在老挝投资更大的消防项目。据了解,目前,重庆几家消防摩托车生产企业和工业级无人机生产厂家,已经表示出投资兴趣。
不过,人口仅几百万的老挝市场,能否承载一个消防产业?
当然不能,朱汀的打算是以老挝为生产基地,利用东盟国家相互间零关税的优惠政策,向整个东南亚市场供货,下一步还将立足老挝,开拓欧美市场。
情感 村民把建设者当“自家人”
经济 互补性强,创造了很多机会
重庆企业在老挝组建合资公司,获得消防产业独家经营权,首先源自中老两国在地缘上的传统友谊。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这种一衣带水的情感,正在逐步加深。
“中国是我们的好邻居,从情感上讲,我们非常愿意与中国企业合作。”9月23日,在老挝公安部警察总局,局长西沙瓦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7年在老挝担任中铁八局某项目部党工委书记的重庆人唐高云,印证了西沙瓦的话。“路边有时站着一些小孩,看到路过的施工车就会招招手,搭一截顺风车。知道我们在老挝修铁路,当地人对我们特别友好。”唐高云说。
在乌多姆塞省班那汉村,村民把建设者当“自家人”,常常会邀请他们去村里搞“联谊”活动。大家空了一起踢踢球,在过中国的端午节时,中方建设者还教村民包粽子。“得道多助。”班那汉村村长宋屯套用中国老话说。
中国企业在老挝获得商机,除了情感,还有更加务实的理由,即经济上的互补性。这是一切经贸合作的基础。
市场方面,以消防产业为例,西沙瓦介绍,由于缺乏消防设施,老挝火灾近年来有增无减。2017年,老挝发生了175起火灾,比2016年增加了30起;2018年,火灾次数增加到177起。由于缺乏扑灭的器械,不少火灾甚至“火烧连营”。
在中国,一个完备的消防产业集群早已建成。由于规模量产带来的成本缩减,一些消防产品显示出难以企及的竞争力。例如,记者发现,一个4公斤的干粉灭火器,在老挝万象的市场售价约400元人民币,但在重庆的售价只有几十元。
要素成本方面,以人力资源为例,2018年,重庆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3万元。而在老挝,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工人工资都在2万元左右,整体水平不到重庆的一半。同时,老挝有丰富的水电,号称东南亚“蓄电池”,工业用电平均价格为每千瓦时0.3元。
“经济互补性强,给我们创造了很多机会。”重庆潼南籍企业家、老挝拉坤莎集团董事长谢宇告诉记者,10多年前,他在云南与老挝做边境贸易,一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商品都有成倍利润。此后,他在老挝开设公司做危化品、药品及医疗器械进口贸易,利润率远高于国内。去年,拉坤莎集团和老挝科技部先后签署两个合作协议,进军食品药品检验检疫和互联网金融行业。
出口 重庆人种植的香蕉占老挝香蕉出口的半壁江山
期待 中国投资“花开万家”
建设中的中(国)老(挝)铁路和高速公路,让中老经贸合作迅速升温。
作为东盟唯一的内陆国,老挝山地和高原占国土面积的80%,交通可以用“极度不发达”来形容。预计2021年底建成通车的中老铁路和高速公路,是老挝由“陆锁国”变“陆联国”的标志性项目。
即将贯通的两条大通道,给中国投资人带来新的预期。重庆天海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贺兴栻12年前在中老边境种植了10万亩橡胶。此后,由于国际橡胶市场低迷不振,橡胶园盈利微薄,贺兴栻一度打起了转让橡胶林的念头。
近几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以及两条大通道的修建,让贺兴栻的腰板重新硬朗了起来。“现在来谈投资的人很多,估值都在10亿元以上,我即便不采胶,等到未来卖橡木,也是几十亿元的生意。”贺兴栻说。
像贺兴栻这样来自重庆的农业投资人,越来越多。其中,重庆顾之洲农业开发公司牵头在老挝组建了老挝ACTS农业综合开发公司,该公司于2018年8月8日与老挝玻利坎赛省政府签署了《合作开发ACTS农业园区协议》。园区占地达420平方公里。
此外,记者了解到,还有一大批重庆人以企业或个体的名义在老挝从事香蕉、橡胶、咖啡等农业种植及相应的商贸物流行业投资。据不完全统计,重庆人在老挝种植的香蕉,约占老挝香蕉出口的半壁江山。
“来老挝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以前昆明、南宁飞老挝的航班,一周只有几趟,90%以上空座率,现在老挝到中国每天都是10多个航班,还坐得满满当当。”朱汀说,看好预期,他刚刚在老挝万荣市购置了两百多亩地,打算做旅游地产开发,打造东南亚风情一条街。
9月23日,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科技部部长兼国家科学院院长波万坎·翁达拉在万象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他表示,中国和老挝是邻邦国家,有共同利益,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双方需要加强经贸合作。
“今年是中老旅游年,9月18日,中国和老挝合作拍摄的首部电影《占芭花开》,刚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了公映启动仪式,愿更多重庆企业在老挝落地开花,花开万家。” 波万坎・翁达拉说。
“非常期待加深 与重庆的经贸合作”
——访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科技部部长兼国家科学院院长波万坎・翁达拉
8月底,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科技部部长兼国家科学院院长波万坎・翁达拉刚刚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2019智博会。他怎么看重庆与老挝的合作,重庆企业在老挝有哪些机会?9月23日,在老挝首都万象市,波万坎・翁达拉接受了重庆日报的专访。
重庆日报:您对重庆的印象如何?
波万坎・翁达拉:重庆经济发达,优良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景观,为旅游业和房地产等产业创造了绝佳的发展条件。重庆在这些方面的产业积累,都是老挝需要的。这次去重庆,我重点关注科技。智博会展示了一个科技强大的重庆,重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样本。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我非常期望重庆和老挝在科技方面加强合作。
重庆日报:重庆将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老挝是陆海新通道上的重要地理节点,请您展望一下双方的合作前景。
波万坎・翁达拉:重庆有很强的制造能力,老挝有丰富的工业原料,双方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同时,老挝自身市场不小,同时是东盟成员国,产品可零关税销往整个东南亚。这些,都是重庆和老挝开展经贸合作的优势。近些年,双方经贸合作日益频繁,接下来,我们打算在重庆设立领事馆,开设从重庆直飞老挝的航班。
中国到老挝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将在两年内通车,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省市与老挝的经贸合作,有望迎来一个高潮期。我希望重庆的企业家和投资人能抓取机会,首先在旅游、物流等产业方面有所作为。
记者手记》》
期待重庆企业在老挝有更大作为
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几年来,重庆已经形成“1277”国家级开放平台体系。“1”指两江新区,“2”指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两个“7”,指的是14个开发区和保税区。
体系化的开放平台已经搭建,接下来需要更多“演员”到这个平台上来施展才艺。所谓“演员”,既有“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又包括“引进来”的外资企业。
单就“走出去”而言,过去零星的、分散的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将被组团式、集团化取代,正如文中提到的消防产业园一样,从招商的机制设计上,一开始就考虑了避免恶性竞争。这是重庆企业“走出去”的一大进步。
新一轮更大规模的“走出去”,更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和节奏。如何才能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我们认为,需要在经济互补性强、基础条件好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示范,再以此为据点,逐步扩散。
从这个角度看,老挝是值得考虑的目的地之一。其原因,主要是即将通车的两条交通动脉。这两条干线向北接入中国交通网络,向南将接入未来的泛亚铁路及高速公路网,将从根本上改变老挝目前十分闭塞的交通现状。我们不难想象,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因为交通贯通带来怎样的后发优势,它必然会迈入一段高速增长期,将处处是机会。期待重庆企业在老挝有更大作为。
重庆日报记者 吴刚 首席记者 陈钧
原标题:占芭花开——渝商老挝“创业”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