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果园港,集装箱场桥智能远程操控系统控制起重机运行。
重庆铁路口岸,重庆中集汽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商品车进行掏箱检查。
在重庆铁路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铁路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正在对进口葵花籽油进行查验。
核心提示
10月22日,重庆市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推进大会召开。
大会印发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22年,我市投资贸易、产业发展、功能配套、集聚辐射等居中西部前列,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进入新阶段。
为实现这一目标,《计划》以通道、平台、口岸、市场、环境这五个方面为抓手,提出了“五大行动”。“五大行动”将如何展开,它将给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带来怎样的变化?
开放通道拓展行动 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
开放通道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基础与支撑。开放通道拓展行动,主要聚焦大通道建设,加快完善综合国际物流网络体系,全方位推进出市、出海、出境通道建设,探索建立开放通道可持续发展机制,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
目标是到2022年,力争国际物流总量突破12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
在具体的做法上,首先是完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对外开放通道体系。
向东,重点推进长江航道整治工程、船型标准化,推动开行外贸集装箱专轮,加密渝甬铁海联运班列,推动沿江铁路建设;向西,拓展中欧班列(重庆)功能,推动班列稳定运行之余,提升班列运行质量,发挥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向南,做大西部陆海新通道,落实《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建设运行机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通道物流提质增效;向北,做实渝满俄国际铁路班列,将中欧班列(重庆)的经验和技术在渝满俄上推广运用,强化与满洲里海关协作,加大沿线货源组织力度。
在航空方面,打造国际航空枢纽,不仅将开展江北国际机场第四跑道及T3B航站楼建设,还将开展第二枢纽机场前期研究。
省际通道方面,主要有加快推进“米”字型高速铁路,推进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增强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能力等。
在拓展通信信息通道方面,将推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优化骨干直联点功能,拓展省际互联方向,扩容互联带宽。
其次,是构建铁公水空四式联动的多式联运体系。
一方面,重庆将实现已有开放通道互联互通,比如加快铁路、公路、重要港口、物流园区和产业园区的连接线建设,逐步实现铁路、高等级公路进港、进站、进园区;另一方面,则要依托现有的物流通道,加快发展各类多式联运,探索建设国际多式联运中心。
其次,重庆要加快发展各类多式联运。依托果园港等枢纽型、专业化港口集群,在重庆设立长江上游航运集货中心。依托兰渝、川黔、渝怀、襄渝等铁路干线,推动健全完善陆上集装箱技术标准体系。依托南彭公路物流基地,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跨境公路运输和陆海联运。依托江北国际机场航空枢纽,支持航空公司开行地面卡车航班,发展陆空联运。
同时,重庆要探索建设国际多式联运中心,健全多式联运中心运行机制,整合监管资源,优化服务流程。
此外,重庆还要依托团结村、江北国际机场、果园港、南彭公路物流基地四大节点,开 展进出口货物国际采购、分拨、中转和结算,建设集存储、分拨、集散、转运、衔接、简单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形成通道物流聚集效应。
开放平台提升行动 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平台,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核心载体。开放平台提升行动,聚焦大平台打造,推动各类平台提档升级、协同发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行质量,形成聚合效应,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目标是到2022年,开放平台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80%。
首先,要推动形成新时代开放平台新格局。为此,我市将优化开放平台布局,推动开放平台与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水平相衔接;完善开放平台运行机制,如建立开放平台统筹协调机制、探索多元化的开放平台运营模式等;加快各平台开放创新要素聚集,如建设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形成创新型经济结构,支持西永微电园建设自主可控的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基地等。
其次,是进一步发挥重点开放平台引领作用。
两江新区是内陆开放重要门户,下一步,要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进贸易多元化试点,丰富“保税+”新型贸易业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现代服务业,推动汽车等传统优势制造业智能化升级,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庆自贸试验区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先行先试,开展首创性、差异化的改革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要高标准实施,通过不断完善项目运行机制,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探索建立金融服务、航空产业等重点合作示范区,增强项目辐射性。
同时,我市还将进一步整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功能,进一步推动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
再次,是促进开放平台协同发展,包括突出开放平台功能定位协同、推进自贸试验区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协同发展、引导平台差异化建设产业集群、推动开放平台创新政策和成果共享共用等。
开放口岸完善行动 促进口岸与产业互动发展
口岸是对外开放,尤其是对外贸易的“门户”。开放口岸完善行动,主要是优化口岸资源配置,健全口岸发展机制,完善口岸服务能力,扩大口岸辐射功能,促进口岸与产业互动发展,以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集聚和流动。
目标是到2022年,初步建成“口岸体系全、功能配套齐、通关效率高、服务环境优、集聚辐射强”的口岸高地,力争全市开放口岸达到5个。
开放口岸完善行动,首要内容是优化口岸布局,增设对外开放口岸,即完成重庆港扩大开放果园港区工作,适时启动万州港、丰都港口岸开放前期工作,推动团结村铁路口岸、万州机场由临时开放转为正式开放,争取在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有序设立海关、边检等机构,同时拓展口岸功能。
其次是改进口岸服务,包括提升通关服务能力,力争2022年口岸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压缩一半以上;优化口岸综合服务环境,推行企业海关认证事项“一站式”办理,实现7×24小时通关常态化和关区口岸全覆盖。
再次是提升口岸能级。下一步,重庆会积极建设智慧口岸,推广应用“先期机检”“智能识别”“集中审像”等,同时深化大数据技术在口岸运行风险分析、企业信用评估、宏观决策等业务环节的应用,利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推进口岸物流链智能化和动态空间展现。
此外,重庆将深化国际国内通关合作,包括落实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深化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重点围绕中欧班列(重庆)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用好中欧、中新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中欧“安智贸”协定等合作项目,探索国际通关“三互”合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互对接,推进铁路等跨境运输标准和范围的协调,加强国际运输规则衔接,推动与东盟国际货物“一站式”运输。
开放主体培育行动 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开放程度,与产业紧密相关。开放主体培育行动,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优化市场结构,加快形成适宜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产业形态、产业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打造一批特色突出、外向度较高的优强企业,培育更多有竞争力的新型开放主体,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目标是到2022年,在渝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超过300家,全市境外上市公司达到30家。
该项行动的第一个内容,就是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重庆将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培育外贸新增长点、提升利用内外资水平、推动企业“走出去”,以达到预期目标。
其次,是培育新的开放型经济产业支撑点,包括发展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开放型制造业,到2020年,智能制造关联产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发展开放型航空产业,到2022年,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水平国内领先,通用航空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到2022年,力争引进全球物流50强企业2家,培育本地百亿级物流企业4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物流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培育现代金融业,到2022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9.5%以上。
《行动计划》还明确提出,要加强扩大文化旅游业和农业领域的开放。比如,完善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做强国际旅游产业;加强农业开放合作,引导农业技术输出、品种试验示范,要培育壮大农产品进出口企业。
再次,我市还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各类市场主体。到2022年,全市每年力争落户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
开放主体培育行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推进国际国内合作,包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周边省区市协作联动,与四川、贵州、云南等长江上游地区一体化发展等。充分发挥会展桥梁作用,到2022年,初步建成功能更加齐备、发展更加均衡的内陆国际会展名城。
开放环境优化行动 打造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
良禽择木而栖。开放环境优化行动将把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基础工程,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开放形象、处处都是开放环境”的理念,着力提升城市软硬件设施品质,加快完善城市国际性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
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优化环境的第一步。首先,我市要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应用,逐步将涉及国际贸易监管和服务的职能部门纳入“单一窗口”。同时,构建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核心的国际物流信息平台体系,探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际合作试点。
其次,我市将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实行高水平的投资便利化政策,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
优化开放环境,还要改善政务环境。为此,我市将从深化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探索、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全力打造优质高效出入境软环境四个方面出发。
比如,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积极构建市场自律、业界自治、社会监督、政府监管“四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加快推进部门内行政执法权和机构的整合,实现“一个部门内一个机构管执法”等。
为给开放环境提供保障,我市还将改善法治环境,包括建设国际化商事法律环境,通过落实好外商投资法,依法保护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的投资、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同时,我市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严格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建立知识产权审判“刑事、行政、民事”三审合一机制,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
此外,我市还将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法规体系,构建以信用为核心、协同联动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
具体包括升级完善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金融机构、征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互动融合;完善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动实施信用分级管理,加强征信市场建设,引导社会广泛参与信用应用。
打造国际化城市人居环境,也是优化开放环境的重要一环。下一步,我市将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城市文化旅游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原标题:实施“五大行动”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