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珍档丨一根火柴点燃重庆工业发展的燎原之火 重庆本土第一家钢铁厂并非重钢
11-15 08:12:00 来源:第1眼-重庆广电

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成立,标志着重庆正式开埠,城市发展翻开新的篇章。也就在这一年,重庆境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手工工场开业,生产的产品,极具象征意义:火柴。

1891年,四川商人邓命辰将他的洋火公司开设在了王家沱和大溪沟 ,“森昌洋火公司”就是重庆近代的第一家手工工厂性质的企业, 它生产的小小火柴, 就是重庆的工业发端。

要说这森昌洋火公司的来历,其实还是“出口转内销”——奉节人邓命辰本在日本开有火柴厂,重庆开埠以后,外国资本大举进入,为“挽回中国利源”,邓命辰将日本的工厂机具装运回国,重装开工。他的这一爱国之举,就此谱写了重庆近代工业的开篇序曲。

一根火柴,点燃重庆工业发展的燎原之火。到1937年,重庆拥有了本土第一家钢铁厂,让人意外的是,它并非坐落在今天博物馆这片土地上的重钢。

重庆炼钢厂就是现在在沙坪坝区石井坡那一带, 叫做特殊钢厂那一块 ,最早期是在1919年, 当时的四川督军熊克武发起要创办炼钢厂, 但是当时因为种种原因被搁置了, 直到1934年的时候, 由刘湘接手来创立了重庆炼钢厂, 它在1937年的时候正式投产。

重庆炼钢厂以及后来的特殊钢厂,如今,都已退出历史舞台,留下这台近一人高的轧钢设备,成为那段历史忠实的见证。

就在重庆炼铁厂成立后一年,重庆工业迎来一次载入史册的大发展——随着抗战全面爆发,1938年3月,国民政府成立钢铁厂迁建委员会,承担将汉阳铁厂等中国钢铁命脉抢运后方的历史重任。

钢迁会带着沉重的机器设备,一路穿峡江,过险滩,头顶日机轰炸,辗转1200多公里,终于在1938年6月于重庆大渡口登岸复建,1939年恢复生产。抗战期间,钢迁会提供了全国兵工生产90%的钢铁原料,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战物资西迁,一举奠定重庆作为国内重要工业城市的基础。

时间来到上世纪60年代,国家加强战备,在内陆三线地区大规模开展国防、科研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重庆因较强的工业实力,成为三线建设重点城市,以此契机,逐渐形成门类齐全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春潮席卷神州,重庆众多军工企业面对市场进行艰难的创新求索,这一时期,“军民结合”是迈不过的话题。

军用生产和民用生产进行结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一辆陵CJ50摩托车,它是中国摩托史上的第一辆民用摩托,它的原型是日本本田的一款摩托车。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熊杰 秦睿 特约记者 姚瑜

原标题:一根火柴点燃重庆工业发展的燎原之火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