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开学期间,孩子们通过“线上课堂”学了些啥?疫情就是最好的教科书。今(25)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了解到,重庆市各中小学老师们从自己的学科视角出发,给孩子们讲起了疫情中的人和事,带领他们敏锐地观察、从容地应对疫情,引领学生进步和成长。
语文
用战“疫”短片教写作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巴蜀小学语文老师冯栎钧给六年级4班学生布置了一次名为“超级演讲家”的语文训练,让同学们以“爱和责任”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这正是同学们上一周语文所学到的主要内容。在学校的公开课视频中,老师教给了同学们关于演讲的小妙招。老师告诉同学们,演讲是一种与人交流的语言活动,而最近大家在交流共同关注的是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期间,我们看到太多感人的画面,有连夜奔赴前线的医护人员、有坚守在交通要道的警察叔叔、有排除万难运送物资的货车司机……他们是一个又一个在一线抗‘疫’的心怀大爱之人。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中国大爱。”
冯老师把学校的公开课视频作为教材,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材料,思考并完成演讲稿写作。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笔触,讲述了一个个大爱无边的故事。
数学
以疫情为背景自编应用题
人们总认为数学是冰冷的,然而面对2020年寒假的疫情,重庆七中数学老师吴平将数学也赋予了火热的思考。
在初一年级的课堂上,吴老师以疫情为教材,将疫情和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视角看待疫情,从数学的角度感受数学的价值,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上周末,结合目前正在讲解的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吴老师让同学们自己上网查看相关背景资料,以疫情为背景自主设计一道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的应用题,并编写小报。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将身边的素材融入教学,让同学们既了解了抗疫知识,又完成了作业。同学们搜集相关数据、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联系实际才能设计出正确的题目,对孩子们的板块知识应用也是一个提升。”吴平说。
同学们完成的数学自编题图文并茂,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还为科学防疫支招。
科学
观看科普短片并制作口罩
同样,重庆市人民小学科学老师付洁瑶教孩子们自行设计、制作简单的口罩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这堂课上,同学们先观看三分钟科普短片《一只口罩的诞生》,然后要自己查资料,了解口罩的其他知识。
“想一想,当我们买不到口罩的时候,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能起一定作用的口罩吗?”付老师让同学们在科学笔记本上画出设计简图,并在旁边写上想使用的材料,还可以自己动手尝试制作。
从设计到制作,很快,同学们的口罩就做好了。戴上自己制作的口罩,成就感满满。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秦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