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涪陵有个就业扶贫车间 游客和村民都说好
04-15 12:22:45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4月14日,重庆市涪陵区AAA级景区红酒小镇内,阳光正好,游客享受着好天气。就业扶贫车间内,工人正在劳作,制作面条、米线、榨菜、豆干,阵阵香气传出,吸引着游客前来购买。

这个两层楼、“大敞篷”的就业扶贫车间,是景区内一处特殊的景致,不仅游客可以在这里直接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好货,附近的村民也因此受益——他们在这里获得工作岗位,并将土货卖到这里来加工。

厂家直产直销,“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就业扶贫车间”占地5000多平米,就在涪陵红酒小镇景区游乐设施旁边。

就业扶贫车间大门口.jpg

▲扶贫车间门口

香气,就是从面条生产车间传出的。这里还有各式辣椒酱、豆干以及各类小吃,甚至还有自酿的玉米酒、大米酒、高粱酒、糯米酒等等。各种香味混在一起,很能勾起人肚子里的馋虫。

就业扶贫车间随处可见的标语很醒目,同样也很“勾人”:“致广大顾客朋友,本生产线所有商品售价只按原材料核算成本,未包含管理成本、税金、能耗等”、“吃亏是创新思维,让利是扩大开放,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快乐,给人以信心,给人以方便”……

标语.jpg

▲扶贫车间的标语

这里的货品,加工和售卖都在同一个车间里,直产直销、白油豆干、红油豆干、麻辣千张、精品面条、老豆腐、铜锣烧、魔芋、榨菜、鸡蛋仔、海苔蛋卷……各种货品琳琅满目,明码实价。

特产.jpg

左腿骨受伤的他,在这里找到生活的希望

就业扶贫车间二楼,45岁的面条包装师傅李君面前,挂面已堆积如小山。李君是涪陵区蔺市镇大桥村人,距离“就业扶贫车间”几分钟的路程。多年前,他从附近的梨香溪大桥摔下去,左腿骨摔坏,养伤多年,至今走路还仍然会疼。

李君.jpg

▲正在工作的李君

这些年,李君到福建打过零工,做过漂染。不过,因为腿脚不便,他收入也有限。李君上有老下有小,娃娃正在上高中,家里的负担很重。一度,他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失去了信心。

涪陵红酒小镇景区投用后,家在附近的李君听说了不少好消息:村民可以将土货卖到景区,还可以到这里就业,他的老婆就在这里找到了一份工作。

去年7月底,李君听说就业扶贫车间在招人,就找了过来。了解他的情况后,车间安排他做面条包装,每月工作22天,每天8小时,干得多还有绩效,还购买了五险一金。

“杂七杂八,平均一个月下来,收入3000多元吧。”李君介绍说,他老婆挣的也跟他差不多,靠着这些收入,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家用和娃娃的学费了。

李君1.jpg

▲正在工作的李君

这样的工作,这样的生活,让李君看到了希望:“要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红酒小镇,给了我一次新生。”

游客和村民都说好

在就业扶贫车间,情况像李君这样的还有不少。

44岁的尚在敏以前是乡村乐队的,现在是就业扶贫车间“示范岗”的一名销售员。她以前的工作虽然自由,但现在的工作收入更稳定,也更方便照顾家里,这让她很喜欢。

尚在敏.jpg

▲尚在敏

就业扶贫车间负责人张恒介绍,这里有各类生产机器设备70余台、生产旅游产品68个,有从业人员42人。特别是优先选聘了“建卡对象”11人、“残疾人家庭”人员3人,并通过集中培训和专人传授帮带相结合的方式,让员工切实掌握各项工作技能,顺利上岗。

目前,车间员工工资平均在3000元左右,按照国家规定购买了五险一金,每月15日固定发放工资。疫情期间,员工未上班仍然发放工资,切实增加贫困家庭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不仅如此,我们一直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在周围购买各类农产品。”张恒表示,以去年为例,他们就购买了100多吨青菜头用于制作榨菜。接下来,还会加深与农户、合作社和小作坊的合作。

游客.jpg

▲购买特产的游客

“这里的货品挺好的,物美价廉,放心。我尤其是喜欢辣椒酱,买了很多,拌面吃很安逸。”游客孙女士说,自在一次偶然购买扶贫车间的货品后,就成为它们的“迷妹”。

张恒介绍,扶贫车间自运行以来,平均每月产生销售收入约60余万元。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旭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