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石船镇回龙村的名字来源于该村处于御临河边的回龙寺,而回龙寺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御临河是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流落江南,后为了逃脱追兵,决定逃到四川重庆,找到太洪河,准备坐船到邻水县的幺滩去,那里有自己最亲近的臣子,到那里去躲藏起来,隐姓埋名过自己的平民生活。在到达洛碛一带的五堡后,让随行士兵藏枪隐甲,人分散隐蔽,自己则只身化装为僧人,随太洪江沿岸,经过在隆兴小庙躲过一夜追兵后,第二天又随江岸大路继续北走,到达石船今回龙一带的河岸比较隐蔽的农家夜宿,天明后按主人指的河岸道路继续行走。忽然听见左后方有狗叫,听得有人吆喝追兵追捕坏人来了,吓得马上又返回宿夜住处。直到下午由主人用小船送过江去,走对面的岸边小路。但黄昏时分又闻追兵向对岸袭来。他求农民帮助,又被农民送过江来,再回到宿夜的农民家,或隐蔽在屋后树林草棚。这样来来回回几次,追兵远去,最终才继续北去。多年后人们终于知道原来那是建文帝传说的朱允炆躲难而几次返回此地,于是把称做“回龙”。到明朝宣德年间,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传说,集资建寺,取名“回龙寺”。
回龙寺系两重堂,两厢房,中间是天井,形成“回”字木结构建筑模式。回龙寺的和尚,多为武僧。寺后有一大石坡,俗称“和尚坡”。坡上留下拳头大的石梯步,据说是和尚练功留下的痕迹。
1960年代以前,回龙寺前面,两边各有一棵黄葛树,形似“龙角”,寺两则各有石枯井一个,型似“龙眼”,恰好组合成活生生的“龙头”式样,传说龙佑民安,神灵无比,因而香火鼎盛。
原标题:渝北掌故|石船镇回龙寺的传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