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无到有,再到高端人才聚集。有这样一个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在疫情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关中,用较短时间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个团队来自重庆医科大学,由金艾顺教授带领的免疫学研究中心实验室。
之所选择扎根在重庆,她笑着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是基础研究向应用转化,能真正为社会做点实事。”
为抗体药物和新冠疫苗提供研究基础
△金艾顺教授(左一)在指导实验
今(17)日上午,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重庆医科大学科技图书大楼三楼,免疫学研究中心内见到了主任金艾顺教授和她带领的团队成员,他们正在进行新冠病毒项目攻关研究。不久前,该团队在新冠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研究方面再次取得突破性成果。
疫情发生后,重庆医科大学免疫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快速响应,在学校大力支持下,金艾顺和团队及时启动了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研发的应急项目。
“我们收集处理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外周血样本,建立了快速筛选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技术,并成功获得上百株具有潜在高亲和性和中和活力的新冠病毒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为中和抗体药物研发奠定基础。”金艾顺介绍。
不久前,团队在新冠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筛选到我国人群主要基因型的多样化抗原肽,抗原肽就是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的进攻武器活化的疫苗来源。这些研究为后续中和抗体药物和新冠疫苗研发提供研究基础。
金艾顺告诉记者,实验平台有两个国际领先的技术,一个是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技术,用来开发抗体药物的;另外一个是基于T细胞受体的T细胞免疫治疗。在面对新型传染病突发事件来临时,用这些免疫学技术立即启动了新冠肺炎的应急项目,“我们有枪,之前是打猎,但如果遇到敌人,我们也可以把枪口对向敌人。”于是调整方向去面对新冠病毒防控,这次应急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见证了该团队所拥有的核心技术,也考验了团队协同攻关的科研实力。
三年来 一手组建重点实验室
△金艾顺教授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还了解到,短短三年之内,这里“从无到有”,这里已经成为肿瘤免疫基础与转化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金艾顺在海外学习和工作13年,被重庆医科大学高端人才引进后获得重庆市学科学术带头人,重庆市第一届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她一直都希望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科研实验,真正的去帮助肿瘤病人。
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提供了1100平方米符合国家标准功能实验室,以及约2000万元的实验所需的相关仪器和生物信息服务器设备等,她又得到一位校友的投资2000万用于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研发和临床应用。
“学校提供设备和环境,投资人提供科研经费,我们拥有核心技术,这样三方的特色机制,让我将这个实验室建立起来了……”金艾顺说。
该中心主要围绕恶性肿瘤开展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与转化研究,目前已拥有国际领先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基于T细胞受体的T细胞免疫治疗等技术。
引进人才 大家愿意扎根重庆搞科研
△团队成员
不到一年的时间,金艾顺就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实验室建设好之后,学校相应的出台了人才政策,这个政策确实吸引了国内外优秀的博士毕业生。”金艾顺说,这样的环境有助于科研,所以他们对这个项目和平台感兴趣,加上学校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为他们来重庆的生活解决后顾之忧。
如今,该实验室团队已有10多位研究骨干,他们是平均年龄35岁以下的年轻团队。
团队研究骨干韩晓建告诉记者,他毕业后在深圳某免疫产品开发公司工作,工作一年后他得知自己曾经的硕士导师到了重庆,组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和团队,于是他果断放弃了原本的工作,来到重庆进行相关科研。
“来到重庆后,我发现这个平台跟北上广的科研条件没有任何区别,加上我是跟着我的老师,这样的话,我的想法,我执行的项目,都有一种默契。”除了韩晓建,还有许多跟他一样的研究员,看好这个平台和科研项目,从五湖四海汇聚在一起。
“我们这个平台起点很高,科研环境好,设备齐全,科研经费充裕。”金艾顺说,有这样好的条件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同时,社会投资人的引进也方便了成果的转化,他们会根据市场、临床需求去做一些事情,避免走弯路。
新闻多一点>>
高校坚持科研创新 注重人才引进
△实验室
目前,重庆医科大学拥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40余个,有7个国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而重庆医科大学免疫研究中心只是重庆医科大学加大产学研合作的一个缩影。
重庆医科大学科研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学校坚持科研创新,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坚持立足学科特色开展政产学研医用等校地、校企多方合作,以“转化医学”“整合医学”“医疗大数据”“移动医疗”为引领,强化创新成果同行业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释放科技创新潜能。
同时,学校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引导科技人员面向转移、转化需求,产出有及时转化价值或转化前景的科技成果,通过成果应用体现创新价值,通过成果转化创造财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付迪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