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联线消息,1942年11月的一天,周恩来、董必武等特意约请“自然科学座谈会”的七位科学家到虎头岩下《新华日报》编辑部见面。他们原本以为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商量,急忙赶到编辑部。到了以后,看到桌上摆放着酒席和寿桃,大家都感到非常的惊讶。正在纳闷的时候,周恩来走来高兴地说:“今天是梁老的六十寿辰,我们为他老人家祝寿。”一句话说得他们差点流出泪来,特别是梁老,激动得半晌没说出话来。周恩来招呼大家围坐下来,起初大家还比较局促。周恩来亲切地同他们谈心,问了他们的工作情况,生活怎样。周恩来觉察到坐在身边的谢立惠似乎有点拘束,便带笑地批评他为什么这样文绉绉地,不大方。
周恩来的亲切谈话,使大家感到异常温暖,后来也就不那么拘谨了,慢慢的,都打开了话匣子。他们推心置腹、酒过三巡,以致有一位同志,竟然喝醉了酒,站也站不起、坐也坐不住,突然滑到桌子下面去了,宾主尽欢。梁希先生是他们“自然科学座谈会”里年纪最大的,连好朋友谢立惠先生也只知道梁老60岁左右,却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天的寿辰。周恩来日夜为国事奔忙,却记得这个日子,并想到为梁希祝寿,谁能不为之动情呢?
为了新中国将来的发展,周恩来很早的时候就高瞻远瞩,开始谋划、储备科技人才的工作。周恩来曾指出:“中国需要科学家,新中国更需要科学家,不管道路如何曲折,新中国总要到来。现在是举步维艰,到那时就大有用武之地。”
1939年春,周恩来指示潘梓年出面,通过少数党员联系科技界的爱国人士,秘密成立了“自然科学座谈会”。1940年5月,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以党员和党的积极分子为骨干的“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协会”。周恩来还亲自出面做李四光、竺可桢等著名科学家的工作,在“自然科学座谈会”的基础上,于1945年7月在重庆建立了“中国科学者协会”,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周恩来既希望他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争取和平民主建国的斗争中发挥积极作用,又希望他们不要只乐于搞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必须要有相当的科技造诣,在广大科技人员中起好带头作用,学好本领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好准备。
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所限,周恩来领导的南方局巧妙地通过不同途径,鼓励和支持一些有条件的青年知识分子到国外学习深造,派遣党员到美国与他们具体联络,成立了“中共在美工作领导小组”和“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为新中国的建设储备了人才。
周恩来高瞻远瞩,为新中国培养科技人才的愿望实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祖国的召唤下,很多旅居海外的科学家冲破重重阻力,迎着新中国的第一轮曙光,怀着拳拳的报国之心,向着新中国归来。
原标题:虎头岩下一次特殊的祝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