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妇女儿童工作“成绩单”来了!9月10日上午,2020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全体(扩大)电视电话会议晒出了这些亮眼数据。
2011年以来,重庆市妇女儿童事业实现了创新发展,截至2019年,妇女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至80.87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公办幼儿园达1820所;维权服务网络更健全;城乡社区建成儿童之家1万余个,覆盖率达97.68%。
健康新台阶
妇女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至80.87岁
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健康领域核心指标均提前达到纲要(规划)目标。
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得到有效防治,妇女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至80.87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降低至10.7/10万,远低于纲要(规划)20/10万的目标要求。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核心指标分别下降至10.70/10万、1.75‰、3.37‰和4.82‰,优于国家同期平均水平。产前检查率达97.95%,出生缺陷发生率连续五年控制在10‰以内,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优于全国同期监测水平。
教育保障新水平
全市公办幼儿园达1820所
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实现协调发展,全市公办幼儿园达1820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42%以上,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9%以上,普惠率巩固在80%以上,“入园难”“入园贵”现象逐步缓解。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9.99%、99.86%,提前实现规划目标。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8.46%,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590个,建立1.51万个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家教知识普及率达96.8%。
权益保护新路子
52.12万名困难妇女儿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区县110报警中心,街道(乡镇)平安办、派出所,村(社区)综治中心、警务室设立家庭暴力投诉中心实现全覆盖,设立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工作站1533个,维权服务网络更加健全。
52.12万名困难妇女儿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现贫困区县全覆盖,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数降至18万人,均纳入有效监护范围,兜住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底线。特殊教育学校达39所,95%适龄残疾儿童如期入学。建成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康复机构121家,增幅达40.3%。
发展环境新跨越
建成儿童之家1万余个
儿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儿童关爱体系更加优化。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超过99%,出版各类少年儿童图书超过1000万册,儿童公共文化服务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全市举办青少年科技竞赛1500余项,青少年参加科技竞赛逾2000万人次。城乡社区建成儿童之家1万余个,覆盖率达97.68%,儿童之家规范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生命安全新防线
系列措施筑起保护墙
在疫情防控期间,市妇儿工委办推动有关部门就儿童和孕产妇疫情防控、孕产妇疾病救治与安全助产、因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的儿童救助保护等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妇女儿童筑高基本生活“低保关”、筑宽监护缺失“救助关”、筑强特殊女性“保护关”、筑牢儿童福利领域“防守关”;明确孕妇返岗用工“红线”、开通母婴医疗救治“绿线”、打造身心关爱服务“热线”。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