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消息,“退捕后我经营了一个果园,再不用冒着风雨坐船捕鱼,生活比过去惬意多了。”9月24日,巫山县大昌镇马渡村,柑橘树陆续挂果,退捕渔民张福林正忙着给果树施肥、疏果。
江边出生,靠江长大,五十多岁的张福林对长江有着与生俱来的感情。库区蓄水后,下河捕鱼的村民越来越多,每天清晨,他都和妻子摇着小船撒网捕鱼,然后挑往岸边的集市卖给商贩。三十多年来,渔业捕捞一直是一家老小的主要经济来源。“过去,江里鱼多,我每天能捞上近百斤。”张福林说,大约五六年前,他已明显感到,长江的鱼越来越少,一网下去能有七八条小鱼已属幸运,每天的捕捞量也不过数斤。
长江鱼类的大量减产严重影响到张福林一家的生计。2017年,老张在政府的引导下尝试退捕转产,拿出30余万元积蓄在江边发展柑橘种植,“政府免费提供了1万余株默科特柑橘种苗,还定期派遣农技专家深入果园,手把手教我种植技术,让我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种植能手。”去年,张福林种的柑橘树首次挂果,靠着政府搭建的“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他一共挣了20余万元,“以前还担心上岸后没收入,现在自己搞果园,日子过得安稳又有盼头。”
为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修复以生物多样性为指标的长江生态系统,2019年,我市决定自2020年1月1日起,对全市水生生物保护区实行全面禁捕,保护区以外的重点水域也将在2021年1月1日起实行十年禁捕。“渔民上岸后,生活来源如何保障?对此,我们制定了退捕渔民转产引导计划,为退捕渔民送技术、送服务,帮助退捕渔民通过自主创业、外出务工、转型护渔等方式开始新生活。”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江津区地处长江沿线,境内水域全部处于我市水生生物保护区。“我们引导退捕渔民组建志愿队,发挥他们懂水性、熟悉水域环境等特长,实现重新就业。”江津区渔政站站长李荣说。
齐登富是江津区最后一批上岸的渔民,2018年退捕后,他没有寻找其它工作,而是加入了江津鸿鹄护鱼志愿队,从捕鱼人转为护鱼者。每天,齐登富都驾驶着船舶,对水域进行常态化巡逻,及时发现和制止非法捕捞行为,最忙的季节,要在船上待通宵。这活不轻松,但他觉得很有意义,“这两年,我明显感觉长江里的鱼又多起来了,有时还能看见长江鲟、胭脂鱼等罕见的鱼类。”
据了解,目前,我市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工作正有序进行,除积极提供转产就业创业培训外,还根据渔民实际情况,分类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享受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交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养老保险代缴等政策,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重庆日报记者 左黎韵
原标题:重庆给退捕渔民送技术送服务 上岸渔民老张种了万株柑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