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消息,10月9日一大早,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67岁村民向朝月起了个大早,将自家的盐竹笋、蜂蜜等农特产品打包装车,交由中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集体企业)带进重庆市委大院。
再过6天,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要在市委大院“摆摊”,以消费扶贫的方式帮助中益乡的贫困户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类似的‘摆摊’在市委大院已经开设了8期,我们扶贫集团购买和协助销售石柱农特产品已达1870.17万元。”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重庆市委办公厅一级巡视员、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中益乡工作队队长李建树说。
自2017年8月以来,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通过推动各类资源、引导各方力量向中益乡汇聚、推动形成帮扶工作合力,全乡未脱贫户从2017年的217户667人下降到2019年的12户30人,贫困发生率从8.8%下降至0.43%,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7425元增加到2019年的10615元,全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派精兵——12名驻乡队员使出十八般武艺
中益乡地处大风堡原始森林深处,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2017年8月,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初次来到这里时,全乡7个村均是支柱产业“空白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老人妇女儿童“留守村”。
为攻克中益乡这个深度贫困堡垒,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先后派遣12人驻乡驻村帮扶。3年来,整个队伍只调整了一名队员,大家都把扶贫责任扛在肩上,纷纷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生于1983年的刘亚平是工作队中最年轻的第一书记。他到中益乡全兴村走访一个月后发现,村里最大的平坝地就是步行3个小时才能到达的170亩尖山坪,最大的集体资源就是深山里闲置的960亩林地。为解决村集体经济为零的状态,他和村干部们商量决定,要用沉睡的960亩村集体林地去办理抵押贷款,再集中产业扶贫资金和贷款将尖山坪打造成产业基地。
可是,以集体林地作为抵押去贷款,这在全市并无先例。为了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贷款资料,刘亚平十余次爬上满是荆棘的尖山坪,仔细在荒地里测量土地数据。最终,这位经济学专业的驻村干部埋头苦干一个月,手绘出了一张详细的尖山坪产业规划设计图。后来,他拿着这张手绘地图感动了农业银行及相关部门,争取到了重庆市第一笔林权抵押贷款——全兴村960亩集体林地获得农业银行下拨的60万元抵押贷款!
“每一个矛盾纠纷,都有一把打开的钥匙。”驻坪坝村第一书记、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韦永胜也有扶贫绝招——村民间若发生矛盾纠纷,他就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贵和工作法”来解决。
比如,该村在启动白果坝民宿改造项目后,村民黄某因在房屋相关设施入股方式上有异议,不同意在征收合同上签字,导致整个项目不能顺利实施。后来,韦永胜启用“贵和工作法”,从吃闭门羹到遭受白眼再到称兄道弟,他“三顾茅庐”宣讲、沟通,听取诉求,最终顺利解决了问题。
正是有了12名队员的甘于奉献、上下协调、通力合作,3年来,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共捐款1042万元,在石柱县和中益乡实施15个扶贫项目,帮助落实2.48亿元扶贫资金,协调30多亿元扶贫贷款。驻中益乡工作队也连续两年荣获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
育产业——“三步走” 打造“中华蜜蜂小镇”
中益乡虽然山清水秀,但山高坡陡、土壤贫瘠,多是“鸡爪地”“巴掌田”,很难发展规模化的产业。如何将昔日穷山恶水之地变成产业兴旺新农村?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主要实施了“三步走”。
第一步就是加快打通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三年里,驻乡工作队协调和筹措资金1.47亿元,推动中益乡新修、改扩建公路167.5公里,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5处,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维修,改造房屋598栋,新建卫生院、幼儿园、康养院和7个村便民服务中心,改扩建2所小学,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因此,我们的第二步即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李建树介绍,以往中益乡群众主要种植玉米、红薯、马铃薯“三大坨”,如今已发展起中药材、经果林1.8万亩,养殖中蜂8000余群。目前,中益乡粮经种植比已从9∶1调整为1∶9。
第三步则是为中益乡谋划“中华蜜蜂小镇”发展定位。三年里,工作队争取帮扶资金1.37亿元,借助四川美术学院等社会力量为“中华蜜蜂小镇”的乡村旅游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等。同时,积极协调银行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发放“黄水人家”贷和扶贫小额信贷260人次1272.5万元,协调人民银行、农行等捐款300余万元发展黄精、蜜蜂等产业。
“我们‘三步走’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走农旅融合发展的脱贫道路。”李建树介绍,截至目前,中益乡已发展“黄水人家”125户、民宿17家。2019年,全乡乡村旅游收入达320万元。
以华溪村先锋组偏岩坝为例。这个地方以前被老百姓称之为穷山旮旯,但风景优美。2019年,驻乡工作队将这里列为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基地后,穷山旮旯变为了秀美土家。
两年里,工作队不断挖掘偏岩坝田园风光和传统土家农俗文化,协调融创集团对偏岩坝院落整体环境进行提升,美化了每家每户的农家庭院。同时,引进餐饮龙头企业“一对一”结对帮扶培养当地村民的经营理念,2020年4月15号,偏岩坝有7家农家乐开业,半年时间,农家乐户均增收达3万元以上。
卖土货——消费扶贫销售农特产品1870万元
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驻乡三年里,帮助中益乡贫困群众发展了不少种养业项目。“产业好不容易发展起来了,如果出现卖难,必将打击群众的信心。消费扶贫是条路子。”李建树在工作队动员会上说,“我们必须让中益农特产品从农民的田间送到市民的舌尖,再让这些好品质的农产品由市民的舌尖深入到大家的心间。”
于是,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从线上、线下同时发力,一场场直播带货在中益乡间火热起来,一次次“周末扶贫集市”进城摆了起来。
2020年6月5日上午,首场中益乡“周末扶贫集市”在南岸区行政中心开张,南岸区机关干部职工到展销摊点积极选购,总计购买金额2.9万元。当日下午,该集市又紧锣密鼓在市委办公厅摆摊展销,短短两个小时,这里的干部职工购买农特产品3万余元。
“我们落实了专人专班推进消费扶贫,销售中益乡及周边乡镇的蜂蜜、莼菜、辣椒等30余种农特产品。”李建树说,此外,驻中益乡工作队还加强与扶贫集团成员单位的沟通衔接,全力做好扶贫智能专柜、线上销售、定向供销、产销对接等工作。据统计,今年以来,扶贫集团购买和协助销售石柱农特产品达1870万元。
“如今,中益乡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最后冲刺、全面交账、决战决胜的关键节点。”李建树表示,“我们工作队将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人员不换、作风不散、力度不减,确保中益乡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基础。”
重庆日报记者 汤艳娟
原标题: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驻乡工作队入驻石柱县中益乡三年 扑下身子真扶贫 穷乡僻壤展新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