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九龙坡区杨家坪某商业区里,“嘭”的一声脆响,玻璃顶棚被砸出一个小洞。物业负责人唐经理眉头紧锁,立刻向辖区派出所反映情况,由于这里商住一体且住宅楼栋高,频发的高空抛物一直是物业管理的老大难问题。
不过就在当天,情况出现了反转,不到半个小时,民警便在“瞭望者”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控系统中成功锁定了高空抛下的“化妆盒”轨迹,并找到了楼上一家住户。户主起初还想否认,但看到警方提供的监控视频,他只得承认当天是家里的孩子淘气,丢下很多物品。
“瞭望者”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控系统是警方利用先进的视频拍摄技术,专门针对拍摄高空抛物乱象,搜集证据锁定肇事者的视频系统。它的创造者是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科技信息科的民警余行江。
悬在人们头上的危险
清秀的面容,一身整理得笔挺的警服,让余行江看起来更像是一名英姿飒爽的一线女警,而并不是埋头科研的“技术宅”。但说起专业来,余行江很快便切换到一种对技术、参数了然于胸的状态。
余行江是河南安阳人,2009年,她从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公安系统,在九龙坡区公安分局从事信息化和网络安全方面的工作。
“高空抛物危害太大。”没有太多客套,余行江便切入正题。她说,每个月全国各地都会有数起高空抛物伤人事件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其中她印象最深的,还是发生在重庆的一起案例。在石桥铺一个交易城中,路人被从天而至的铁叉棍戳进了头部,伤情严重,但最终因为找到不到肇事者,由楼上的所有用户均摊责任,每户人赔偿了6000元钱。
余行江说,高空抛物行为屡禁不止的背后,是肇事者侥幸心理。在明年1月即将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中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明确回应,对于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补偿责任。如果无法确定抛物肇事人,整幢高层建筑的全体住户都要承担补偿责任。
有没有办法让肇事者精准地受到惩罚呢?余行江想到,自己在公安系统中一直从事视频监控管理的工作,近年来,视频监控技术日新月异,抓拍技术也日趋成熟。如果能解决移动物体侦测抓拍的问题,那么做出一套专门针对高空抛物的系统,并非天方夜谭。
让肇事者无所遁形
经过多方了解,余行江找到一家科技公司正好有高空物体移动侦测的算法。
“将这种算法结合实际进行调整和改动,应当就能实现高空抛物的抓拍监测。”余行江说,在单位的支持下,今年3月,她组建了一个5人攻坚团队,希望将这种算法加入到监控摄像头中。
他们的构想,是在物品被抛出来的瞬间被摄像头所捕捉,然后拍下它从空中下落的整个过程,再生成一个6到10秒的视频。可要实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摄像头对物体的侦测,例如窗户上的衣物、空气中的漂浮物,还有雨、雪天气,都会导致系统误判。而想要增加系统的精准度,只能通过修改算法中监测的阈值,提高抗干扰的能力。
于是,余行江带着团队一次次地进行测试,一点点调整和改进算法。今年8月,第一批成品成功出炉。随后,余行江研发的“瞭望者”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控系统在杨家坪片区进行试点。
“设计规格是一个摄像机可以管理22层左右。”余行江介绍说,原本这里只需要安装2台摄影机。但为了保证效果,首次试点警方在该区域安装了4台摄像机。安装后不到一个月,就发生了前文提到的高空抛物砸坏玻璃顶棚的事情,而“瞭望者”清楚地记录了整个抛物过程,并准确地找到了肇事户主。
据了解,目前“瞭望者”高空抛物智能预警监控系统已开始在九龙坡区进行推广试点,目前已分别在8个区域安装了瞭望者系统。
智能警务改善民生
余行江和九龙坡分局科信科推出的智能警务系统,远不止“瞭望者”一项。
“放学后几个小时孩子仍没见回家,家长联系不上,不知道去那里了?”去年10月的一天傍晚,九龙坡警方接到辖区某小学报警,一名4年级学生在放学后与家长、学校失去了联系。而学校地处繁华商圈,当时正处于晚高峰,寻人不易。
了解情况后,九龙坡区公安分局校保支队立即使用“护校贴心帮”系统,通过系统自动查找,不到20分钟便锁定了这名学生的位置,15分钟后,民警和小奇的家人成功在西城天街附近将孩子找回。这已不是智能管控系统第一次协助找回失联学生,而它,也是余行江参与研发的系统之一。
针对校园安全这个特定对象,余行江和同事们依托全区视频工程建设成果,利用大数据、视频云、物联感知技术,创建了一套集大采集、大管控、大联动、大应用于一体化校园安全智能管控系统“护校贴心帮”,并辅之以警校联动等运行机制为保障,对特殊时段、特定群体实施特殊保护。
余行江说,自己所做的,只是从很小的方面改变了警务工作,但她希望,这些便民的小改变,最终能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哪怕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谭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