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赴璧山、西部(重庆)科学城调研,召开重庆市科技领导小组会议,主题都聚焦在科技创新上。这表明,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重庆将强化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在健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集聚更多创新资源方面,将有更多实质性措施出台。
▲美丽重庆。苏思 摄/视觉重庆
建平台 聚动能
西部(重庆)科学城是重庆科技创新的重大平台,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也是重庆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所在。
建平台、兴产业、聚人才、优环境、提品质。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上实现突破,重庆将聚焦科学主题,紧扣“五个科学”“五个科技”铸魂筑城,融入科学元素,打造科学场景,布局科学装置,集聚科学资源,让科学城体现科学味、彰显科技范,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打造“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在机制体制上,构建五区联动、高校协同、院所参与的工作机制;在重大项目上,以建设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为牵引,加快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谋划建设国家实验室及其基地,争取更多的“国家队”布局落地,推动核心区培育壮大先进制造、大健康、高技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在协同发展上,支持沙坪坝、北碚、九龙坡、江津、璧山等地根据自身发展定位、产业优势,集聚科技资源,形成创新特色。
而两江协同创新区,则要突出“科创+产业”内涵,完善以产业创新为导向的科技研发和产业生成体系。
重庆还将积极探索“一区多园”模式,创建市级高新区或成为国家高新区拓展园,促进各类园区创新转型。重庆经开区则依托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重庆软件园、重庆5G产业园等平台,大力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创新发展。
▲俯瞰西部(重庆)科学城。(本报资料图片)
强企补链促创新
重庆是制造业重镇,正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不可替代,推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融合是重庆科技创新的突出优势,其要旨在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造力。
科技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加快引育科技型企业,就是加快壮大重庆的优势创新力量,这是夯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支撑。
比亚迪全国首个规模化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动力电池全球总部及研究院、绿色出行研究院等落户璧山;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是2019智博会签约引进项目,已成功开发多款技术全球领先的显示屏。
数据显示,至2020年,重庆的科技型企业已达2637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22家。
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拿出更多硬核产品,努力提升制造业品质和能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重庆万国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制造出12英寸功率半导体晶圆。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重庆应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使重庆成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诞生地和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生物育种、高端装备、新能源、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面向经济主战场 聚焦重点产业,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研发平台,依托龙头企业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梳理一批创新清单,承担更多的国家重大项目,展现重庆担当。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推进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重大传染病防治等技术攻关,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工程、污染防治攻坚战科技创新行动。
▲2020年,全球范围内,重庆海扶刀远程治疗已医治近万名患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优化创新生态
优化创新生态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集聚更多创新要素、创新资本、创新人才,激发起更大的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目前,重庆已经提出,要在优化创新生态上实现突破,提高创新政策的吸引力、知晓率、获得感,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一企一策”,精细做好服务,帮助企业引进更多优秀人才,为科技创新蓄积强大动能。注重筑巢引凤。重庆已成功举办两届“英才大会”,搭建起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实施人才支持政策组合拳,重庆英才计划、院士带培计划和博士后倍增计划,“金凤凰”人才政策,高端外国专家倍增行动计划,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等等,让各类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立住脚、留住心、扎下根、发展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尽快完善权益保护、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创新投入、创新推进、创新决策、风险防控、容错纠错、奖惩激励、责任考核等十大机制,研究制定科研攻关“揭榜挂帅”、快速响应等管理办法。
◎提高成果转化效能。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大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技术交易市场、分布式中试熟化平台和技术转移机构,培育专业化技术经理人,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快速通向“生产线”。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交易、保护制度规则,加快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成立知识产权法庭,建设中国(重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西部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示范区。
此外,重庆还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健全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壮大创投基金规模,推进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扩面放量,支持科技企业上市,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2.15%。
◎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和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支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
◎加强校企合作。“十四五”时期,重庆将加大“双一流”高校建设力度,推动高校与中科院所属院所等深化合作;同时,支持发展一批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平台。
当前,全市抓科技创新目标明确,关键是抓落实,要见思路、见举措、见行动、见项目、见成效,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感紧迫感,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开新局、出新绩。
原标题:增强第一动力 重庆正谋划大动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