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发布《关于重庆市“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试行)》(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方案》指出,到2025年,全市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和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85%以上,残疾人普遍享有安全、有效的基本康复服务。
将残疾人康复机构纳入医保定点
《方案》中提到,帮助残疾人按规定加入基本医疗保险,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康复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区县,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保障范围。加强残疾人医疗救助,做好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互补衔接。
同时,完善残疾人康复专项保障政策。推进建立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康复救助衔接机制。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有条件的区县可适时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范围、放宽对救助对象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合理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增加康复服务供给,确保残疾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服务。
深化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深化残疾人社区康复方面。《方案》指出,要立足社区资源、条件,完善康复设施、队伍,开展日间照料、工疗、娱疗、康复辅助器具租赁等适宜康复服务。逐步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室)功能整合至具备相关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社区)卫生室或“残疾人之家”;对于暂不具备相关条件的,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作用发挥。
同时,深化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残疾人就近就便提供康复医疗、训练、护理、指导等服务。发挥残疾人主体作用,推广开展脊髓损伤患者“希望之家”、精神障碍患者家属专家等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项目。扎实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到2025年底,80%以上区县广泛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在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区县,60%以上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
畅通残疾人康复从业人员晋升通道
针对康复人才教育培养,《方案》指出,要加强临床医学、特殊教育、社会工作等专业教育中的康复知识、能力培养,普及残疾人康复专业知识。持续推进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探索开展康复医学科医师转岗培训,增加从事康复医疗工作的医师数量。支持有条件的院校设置康复治疗、康复工程等专业,增加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供给。
根据残疾人康复相关职业分类、职业标准,加强职业能力评价,畅通残疾人康复从业人员职业晋升通道。根据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等职业标准,开展助听器验配师、假肢师、矫形器师、假肢装配工、矫形器装配工等人员培训。持续做好康复医学、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职称评审。推进康复医疗、康复工程、特殊教育等专业领域职称工作,支持各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社会化职称评审。
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
《方案》还指出,要开展全市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调查,定期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状况。规范界定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内容,做好康复服务状况与需求调查培训,不断提高调查数据质量。
各区县依据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结果,制订年度康复服务计划,组织相关专业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等力量,通过上门服务、实施转介等方式,为残疾人提供或帮助残疾人获得康复医疗、训练、护理、辅助器具适配等基本康复服务。
此外,还要修订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细化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根据相关康复服务标准、规范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和匹配度,有效保障基本康复服务质量。
上游新闻记者 王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