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你是否了解?了解的同时,又能否以自我行为助力环境保护?
12月6日,重庆自然博物馆在湖南娄底市娄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筑梦零碳,心系未来——“碳中和”主题科普展》。该展入选由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中国科学技术馆组织的“全国科普日优质主题展览全国巡展”活动。
有数据显示,一度电、一斤肉、一件衣服看似微不足道,但若按照全国每年有1亿人能做到计算,每人每天节约一度电,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997千克,全国每年减少3639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每人每年少浪费0.5千克猪肉,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7千克,全国每年可减少7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每人每年少买一件衣服,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全国每年可减少64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图:3D打印牛肉
据了解,本次展览由“生生不息——什么是碳中和”、“生境危局——世界与碳中和”“绿色发展——中国与碳中和”、“智慧生活——我与碳中和”和“零碳未来——碳中和的未来世界”五个单元共同构成,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围绕“筑梦零碳,心系未来”的强大愿景和目标,让公众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与挑战、深刻理解“碳中和”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倡导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培养生态环保意识,共建美好生态家园。
展览分为五个部分,例如第一部分“生生不息——什么是碳中和”:从二氧化碳的由来、碳足迹、碳循环引出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概念。从生态哲学、生态价值观、生态文明作为先导和总启。此外,还包括“生境危局——世界与碳中和”、“绿色发展——中国与碳中和”、“智慧生活——我与碳中和”、“零碳未来——碳中和的未来世界”部分。
展览有何特色?
重庆自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以实现科普性、艺术性、趣味性、教育性为目的,设置了多类互动展项,第一类“互动体验”:垃圾分类游戏、互动骑行减碳、儿童沙画;第二类“科技展示”:生物降解原料、再生生活用品、新能源模型展示;第三类“未来畅想”:3D打印牛肉、二氧化碳再生利用等。第四类:用空笔杆、旧CD、旧镜头、塑料品等废旧材料制作的艺术装置。一系列妙趣横生的项目和极具颜值的场景将增加观众的参与感,让大家对零碳生活有深入体验。
此次碳中和展览配套还设置“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科普小讲堂,深入浅出的阐述我们在生活当中如何节能减排,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而努力,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播科学文化、提升科学文化素养。此外,科普辅导员带领青少年利用矿泉水瓶盖、纸杯等废旧材料制作手工太阳能台灯、太阳能风扇,践行绿色生活。
重庆自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充分发挥科普教育服务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湖南巡展结束后,《筑梦零碳,心系未来---“碳中和”巡展》还将在山东、河北、江苏等科技场馆巡回展出,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养。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