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眼 > 正文
50年前的今天尼克松到了北京,50年后美国媒体还在为“中美关系”吵架
02-21 08:36:46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消息,今天是尼克松访华50周年纪念日。50年前的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几天后的2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近日,美国多家媒体发文,热议50年前的这一事件对目前中美关系的借鉴意义。

“改变世界的一周:理查德·尼克松访华50周年”,《新闻周刊》20日发文称,“尼克松访华发生在冷战的高峰期,当时对美国最激烈、最直接的意识形态对手之一进行友好访问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尤其是像尼克松这样坚定的反共分子”。报道称,尼克松访华的目的并不是他表现的那样无私,其政治目的是对抗苏联和结束越南战争。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问题专家黄育川对《新闻周刊》说,“我们从来没有充分的信心来决定中国会发生什么。当尼克松走出去时,没有人知道后果。50年后,美中关系仍在发展.。如果有人想要判断它是否值得,坦率地说,我们可能要再过几十年。”

“中国应牢记尼克松访华教训”,彭博社20日以此为题发表美国中国问题专家裴敏欣的署名文章称,美国一些人现在觉得,尼克松访华是个错误的决定,因为中国现在已取代苏联成为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这种修正主义思维忽视了此次访问为美国及其朋友带来的实质性利益。”文章称,美国借尼克松访华改变了和苏联的力量平衡,1973年结束了越南战争,东亚地区迎来经济发展奇迹,“但中国无疑是更大的受益者”。文章最后称,“中国似乎忘记了与美国接触的原因”,“正在重蹈苏联半个世纪前将两个对手推到一起时所犯的战略错误”,“中国在亚洲的侵略性行为正在帮助美国建立反华联盟”。

“尼克松访华50年后,美国是否‘上当’仍存疑问”,美国“政治”网站17日发文,邀请多位美国学者讨论一些近期在美国颇为流行的观点,如“尼克松与中国的接触帮助中国崛起为美国的强大战略对手”“美国是一个被玩弄并养大老虎的傻瓜”“尼克松访华拯救了孤立的中国”,等等。尼克松的首席翻译、美国前驻华公使傅立民表示,他对这些观点感到震惊。“这种观点认为,在美国人到达之前,中国一无是处。但事实上,在过去 4000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一直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反常的是近代,在过去的 200 年里,中国衰落了,现在又重新崛起。我想无论如何,它都会回来的。”美国三一大学东亚历史系助理教授吉娜·谭表示,“中国在尼克松的访问中有自己的议程,包括聚焦经济发展的计划。有很多内部力量推动中国走向改革开放。如果尼克松当时没有与中国接触,那么最终也会有另一个国家这样做。”

牛津大学国际史名誉教授麦克米伦表示,中美关系总是在发生变化。“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中国恢复了它在18 世纪和19世纪初的世界影响力,旧平衡正在被重新平衡。随着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变得更加强大,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总是很难调整,但是我仍然乐观地认为,两国将设法相互合作,因为他们需要这样做。”

原标题:50年前的今天尼克松到了北京,50年后美国媒体还在为“中美关系”吵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