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召开,云集了众多大咖,也涌现出智能终端、智能家电、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一大批先进的智能产品。人工智能的进步也推动了重大装备的智能升级。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正在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
人工智能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它不再像科幻电影里那样遥不可及,而是从各个领域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它在飞速的发展,并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的改变。
在人工智能加快渗透之下,消费电子巨头们更是加快了抢占市场的步伐,各阵营企业在生态平台的构建上也是卯足了劲,生态链之争愈演愈烈。
人工智能军团竞技人机交互
近两年,人工智能热度持续上升,手机、家电、家居、互联网科技等多领域企业争相进军智能产业链。
正在向科技巨头转型的美的不惜耗费巨额资金收购德国机器人巨头库卡,只为在人工智能、智能装备领域完善布局;三星发布智能物联网IOT战略愿景,拟在2年内实现旗下所有设备接入物联网;海尔也推出了Ubot机器人、建立多家智能工厂、推出全套解决方案,将智能装备视为空调和电机之外的第三大业务发展方向。
中怡康时代研究专家左延鹊认为,从宏观环境来看,国家在政策上对人工智能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同时,人工智能也越来越受到投资方的青睐。当下,人工智能从想象走向了现实,迈入场景驱动阶段。
目前,人工智能的突破和应用,更多体现在人机交互上。如果不具备人机交互,那么巨头们竞相布局的“智能生态”也就只是一个摆设。因此,企业在智能领域的争夺,实际上也是一场人机交互技术的比拼。
不过,如何让机器对人类的自然语言、模糊的表达、习惯行为有更精准的识别,让机器学会像人一样理解语义和图像,是人工智能面临的最大挑战与难点。
目前,海尔、长虹、美的、海信等企业都在人机交互领域进行了探索,在近期不约而同地发布了有着多样交互的智慧生活、智能制造最新解决方案。
三星也推出了人工智能平台Bixby,创新人机交互方式。据悉,三星Bixby整合了众多软硬件,其可判断用户的指令,并可以理解当前的使用环境,让这一系统被唤醒时不会打断用户正在进行的任务。
三星电子内部人士表示,三星Bixby除了完成单一模式的指令,还可以完成多种模式的交互指令,如语音、视觉、提醒、主页。同时这一系统将不断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具备交互式学习机制,通过开放用户定制接口,提升用户体验。
随着巨头们的布局加快,语音技术、人脸识别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步入成熟应用期,进而助推智能家居进入场景驱动阶段。
据中怡康线下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智能电视零售量渗透率已达88.9%,正在逐步形成集影视、购物等为一体的娱乐生态使用场景。智能冰箱等产品的使用场景已涉及采购、物流、推荐、烹饪等围绕食品的生态链。
左延鹊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到第三阶段,场景驱动成为主要驱动力,智能产品可以在不同场景下实施不同的决策方案。未来,智能教育、智能医疗领域出现巨大空间,服务机器人也将迎来井喷期。
生态链之争
随着三星、谷歌、微软、小米、海尔等具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纷纷打造智能生态圈,如今的智能产品已然从单品竞争进入到生态圈之间的竞争,且这一竞争越发激烈。
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到来,物联网的发展正加速让人工智能成为现实。而众多消费电子巨头也正在试图抓住这一风口,抢先拿下整条生态链。
美的在扩大智能制造的产业版图后,今年提出了“人机新世代”战略,并宣布正式入局工业互联网。
而三星今年以来动作频繁,也直指人工智能生态。三星电子方面表示,三星将人工智能平台Bixby搭载于三星Galaxy S9、S8、Note8等系列旗舰手机产品当中,这是三星在人工智能领域迈出的第一步。目前三星的布局已经进入人工智能+物联网阶段,三星的目标是构建万物互联的生态环境。
近日三星又推出首款人工智能电视,以京东物联云为基础,将人工智能(AI)技术与物联网(IoT)技术相融合,欲造“互联+人工智能”概念,实现智慧升级。按照三星的战略,其计划还将这一人工智能系统复制到其他电子设备或家用电器中,如冰箱、空调等,将整套智能家居产品连接到同一网络,最大限度地提高家用电器的可用性,抢先布局整个产业链。
而小米生态链上的大部分企业也都涉足人工智能领域。根据小米的招股书,此次其计划将IPO募集资金的30%用于研发及开发智能手机、人工智能音响等核心产品,30%用于扩大投资及强化生活消费品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兼上海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汪镭表示:“不难看出无论是三星、美的还是小米,他们都在加快建设自己的人工智能系统,通过让自己的物联网智能设备生态链和人工智能系统相结合,从而渗透整个生态系统,以抢占话语权和主导力。同时,未来家电、科技巨头之间的合作还会加强,矩阵和同盟依旧会不断出现,各大巨头在硬件、终端平台、智能系统的合作将让整个终端设备的智能交互体验进一步提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