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骏作(新华社发)
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在北京一家超市入口处,居民杨奶奶用手机扫了扫商家二维码,给小孙女买了一串冰糖葫芦。隔壁照相馆,咔嚓一声,女大学生拍下证件照,通过商家打印好的二维码扫码完成了支付。
近年来,个人收款条码得到广泛运用,有效满足了社会公众的个性化、多样化支付需求,提高了小微经济、地摊经济的资金收付效率。但与此同时,个人收款条码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
2月22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微信支付、支付宝分别发布公告,对优化条码支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新设的“个人经营收款码”引起广泛关注。
自由选择,体验不变
为更好发挥收款条码的普惠性、便利性,去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提出,对具有明显经营特征的个人收款条码用户参照特约商户管理,要求为此类个人用户提供商户收款条码,提升对个人经营者的收单服务质量。个人静态收款条码原则上禁止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确有必要的实行白名单管理,以防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出售、出租、出借用于搭建赌博活动线上充值通道。《通知》定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
按照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支付协会提出了行业自律建议,专设“个人经营收款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于3月1日起提供个人收款码升级邀约服务。
什么样的商户需要由个人收款码转为个人经营收款码?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表示,鼓励和引导“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用户使用个人经营收款码,但绝非强制性的“一刀切”,绝大部分用户不受影响,特别是零星销售自己生产的季节性农副产品或自身手工小商品的乡镇居民、城市地摊流动商贩等用户基本不受影响。
用户可自由选择使用新设的个人经营收款码,原有个人收款码仍可使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公告明确表示,用户使用“个人经营收款码”,服务不减、体验不变,赋码过程免费,并可享受更高效的交易对账等服务。同时,现行“个人收款码”不关闭、不停用、功能不变。
专家分析,新设“个人经营收款码”体现了收款服务的分层优化。这次在个人收款码和商户收款码之间重新设置了个人经营收款码,体现了收款服务进一步分层优化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特定主体给予更精准的监管措施。
不影响用户成本,增值服务更多
“手续会不会很麻烦?”“是不是提现要收费了?”……对新设的“个人经营收款码”,不少人存在类似疑问。
使用个人经营收款码并不会增加用户成本。支付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充分考虑流动摊贩等客户的实际情况,对申请个人经营收款码的小微商户、个人经营者,按照“就低不就高”原则,参考个人收款码标准收费,减少商家财务成本。微信支付公告称,用户可免费领取物料码牌。支付宝方面表示,升级过程完全免费,且原有的收钱免费、提现免费等权益将继续享有,还将享有更高的“敢收敢赔”保障额度等权益。
申请个人经营收款码手续精简。支付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支付机构将按照最少、必要原则精简提交的材料,并主要通过在线方式提交。有的个人商户仅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店铺头像或摊位照片即可。
使用个人经营收款码有何好处?支付协会方面表示,一方面,个人经营收款码可接受信用卡付款,还可以获得账务管理、交易对账、特定营销等增值服务。另一方面,个人经营收款码还能更好地实现交易风险防控,更有效地保障用户资金安全。
总体来看,对消费者而言,支付体验不会改变,二维码收款依然能够满足日常支付需求。对商家而言,如果不想升级可继续使用个人收款码;如果升级成“个人经营收款码”,可获得更多增值服务。
防范风险,审慎实行白名单管理
支付受理终端涉及支付信息的读取、采集和支付指令的生成,其安全性和合规性对保障支付信息与资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个人收款条码存在一些风险隐患。例如,部分机构使用个人收款条码转账业务办理大量生产经营、生活消费交易,既混淆了交易性质,导致交易信息失真,影响风险监测效果,也不利于借助支付服务为经营活动赋能增值。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跑分平台”,以高额收益为饵吸引大量人员使用个人静态收款条码与赌客“点对点”线上远程转移赌资,影响了涉赌“资金链”追溯机制的实效。
《通知》提出,对通过截屏、下载等方式保存的个人动态收款条码参照执行个人静态收款条码有关要求,以防止不法分子借助个人动态收款条码规避政策要求。
有人担心,一些合理的远程收款需求是否会受影响?支付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可对有正当合理需求的用户实行白名单管理,支持远程收款功能。同时,《通知》提出,审慎确定个人静态收款条码白名单准入条件与规模、个人静态收款条码的有效期、使用次数和交易限额,防范白名单滥用风险。
此外,近期有用户反映,有人打着“个人收款码升级”“更换码牌”等名义进行诈骗。支付协会公告提醒会员单位畅通渠道,加强和用户的沟通解释,避免不法分子借机诈骗。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提醒用户,若有相关人士上门推广,请谨防诈骗。
原标题:个人经营收款码来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