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帖中看古人如何度夏消暑
07-24 07:21:04 来源:人民网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夏日溽热难耐,动辄大汗淋漓。如此炎热,不妨在家中饮茶读帖消暑。

王羲之《今日热甚帖》

1.jpg

释文:今日热甚,足下将各勿勿,吾至乏,惙力不具,王羲之白。

《今日热甚帖》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信,大意是:天太热,咱们各忙各的,你就别来了,我也浑身没劲,就不接待你啦。众所周知,夏日在家中,为了方便和凉快起见,大多光着膀子,有外人来就得全副武装、穿戴整齐,大家都难受,不痛快,所以夏天就该少串门,彼此都方便。王羲之曾经袒腹东床,说出这样的话,也就不奇怪了,充分展现了魏晋人放荡不羁的性格。

此贴草书刻本,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杨凝式《夏热帖》

纸本,23.8cm×33cm,草书8行,共32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jpg

释文:凝式啓:夏熱體履佳宜,長□酥密水,即欲致法席,苦非□□□乳之供,酥似不如也。(以下数字残损难识,下二行残损)

《夏热帖》是杨凝式写的一封信札,内容大致是,因天气炎热,送给僧人消夏饮料“酥密水”表示问候。酥密水是夏日解暑“神饮”,古时冬日凿取冰块,藏于地窖之中,待炎炎夏日取出,“积素冰于幽馆,气飞结而为霜”,既可降暑,又可制造冷饮。这在当时虽是个稀罕玩意儿,但杨凝式当过太子太保,所有他还是享受得起的。

此帖笔势雄健纵逸,锋芒灼耀,结体富于变化而不失法度。这是杨凝式唯一的传世草书作品,书法兼取唐颜真卿、柳公权笔法,体势雄奇险崛,运笔爽利挺拔,与他的楷书、行书作品相比较,艺术风格迥殊,表现出了书家的丰富艺术变化,为杨凝式书法代表作品作之一,曾刻入《三希堂法帖》。

蔡襄《暑热帖》

行书,纸本,23cm×29.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3.jpg

释文: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公谨左右。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几何?欲托一观,卖者要百五十千。

《暑热帖》蔡襄的行书手札。从手札的内容可以看出,蔡襄颇通情理,“暑热,不及通谒”,不去人家拜望,省得招人烦。炎炎夏日,通情达理的他也不免抱怨,感喟“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但最终上升到人生哲学的高度,“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唯有喝点清茶,稍带送友人精茶数片,可解暑热,感受些人生情趣。

此贴端庄的楷书中夹杂以行书笔法,法度严谨,浑厚端庄,淳淡婉美。

米芾《逃暑帖》

纸本,行书,30.9cm×40.cm,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4.jpg

释文:芾顿首再启。芾逃暑山,幸兹安适。人生幻法,中□为虐而热而恼。谚以贵□所同者热耳。讶挚在清□之中,南山之阴。经暑衾□一热恼中而获逃,此非幸□。秋可去此,遂吐车茵。芾顿首再启。

此帖疑为致章惇书札,共有8个字剥去不能辨识,但尚能辨其文意,大概指米芾因暑热而逃暑于山,幸兹安适。

还是米芾过得悠游自在,他前半生在地方做官,此时刚转任“监中岳祠”闲职,除了帮皇家看护一下庙产,时间全可自由支配。所以,米芾才能带着一家老小,躲进深山。为躲避酷暑,他尽情享用“南山之阴”,着一“逃”字则境界全出矣。如杨绛女士所言“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只是人生负累,像米芾这样潇洒自若者,能有几人!大多数人是无处可逃,只能当“沉默的大多数”。

此帖恬淡无华,用笔结字,宁拙毋巧。锋毫敛放有度,逆锋明显,有垂均缩,其掠、磔间露泰和遗意,显得深沆含蓄,大有“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的气概,高逸之至。

马愈《暑气帖》

纸本,行书,23.7cm×3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5.jpg

释文:暑气初平,颇有凉思。十一日敬洁一觞,敢请移玉过寒舍话旧片时,惟不外是荷。署款:“马愈奉医相杜先生阁下。”

《暑气帖》是马愈邀请朋友医相先生来访叙旧的书信,其大意不难理解。由此大家也可获避暑之法:若想暑气消退,只待傍晚时分稍见凉意,便邀朋友来相聚话旧。暑气初平,心情舒爽,届时备上酒菜,三两知己对坐小酌,共话文章,畅叙友情,那是何等快活。

此贴因系友人间来往信札,书写时随意性很大,行笔纵横不羁,体势开张而不求工致。其书体瘦劲奔放,气息朗畅。陈其锟跋中称:“此书骨力排奡,纵宕不羁。”

雍正《夏日泛舟诗》

6.jpg

轴,行书,绢本,140.3cm×62.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殿阁风生波面凉,微洄徐泛芰荷香。柳阴深处停桡看,可爱纤鯈戏碧塘。——夏日泛舟旧作

雍正《夏日泛舟》七言诗的大意为:凉凉的清风从亭阁吹向水面,泛起的层层波纹回荡起阵阵莲荷的香气,把船停在阴凉的柳树下,看那可爱的鱼儿在碧绿的池塘中嬉戏。

此作品草、行相间,笔墨饱满劲健,气韵贯通,其圆熟之体势可与馆阁体高手相颉颃。清世宗雍正皇帝名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第四子。受其父影响,雍正帝亦喜书法,远师二王及晋唐诸家,近法董其昌及馆阁体,真、行二体颇入规矩,是清代皇帝中书法造诣较高者。

(原标题:从名帖中看古人如何度夏消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